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的传播威力不容置疑,就连“聋子听哑巴说瞎子看见鬼”这样的谣言,依然能够轻松骗倒一众吃瓜群众。从另一种角度来看,这也反映出了一个新品牌的巨大优势,那就是强交互性和强反馈性。
在瑞幸市场投放一年后,我们感受到的,除了用户对其饮品的肯定之外,也看到了一家企业重用户、重运营背后的乾坤,或许这正是不少品牌垂涎且渴求的。
更懂咖啡 也更懂用户
作为本土咖啡品牌,瑞幸仅用了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便走完了绝大多数品牌数十年才能走完的路径,也正因如此,市场将这种狂奔式发展定义为“烧钱运动”带来的阶段性成长。
坦白讲,几乎所有创业公司在发展的初期比拼的都是资本的力量,通过抢占C端用户占据一席之地,然后把竞争者淘汰出局。一夜之间,市场中似乎有烧不完的钱,各类新兴经济体在资本的推波助澜下,一瞬间就达到了顶峰。
不可否认,瑞幸在一开始也采取了这样的打法,10亿人民币的市场补贴相当于下放了一次轰轰烈烈的咖啡新零售的“教育基金”。
那么效果如何呢?你可以看到,一年下来,市场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咖啡店,随处可见的咖啡广告,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消费咖啡;另一方面,深耕线下店面场景的星巴克不得已开始启动外送服务,711、全家等连锁超市也开始推出现磨咖啡产品,就连互联网公司——网易也在自家办公楼倒腾出了第一家咖啡店。
在这股资本浪潮退热后,我们发现,除了瑞幸,再没有第二个“瑞幸”出现。
如果非得用一句话概括瑞幸目前的成功规律,那么笔者认为,可以归结为:回归“以人为本”,品质与价格完美结合。一个APP,足以体现了这一本土咖啡品牌的商业逻辑和服务初心。
互联网属性:瑞幸是一家互联网咖啡品牌,而不是一家传统的咖啡店,通过“线上下单+线下获取”完成服务,大幅度减少了用户的等待成本,线下获取的方式又分为外卖、自提和堂食,公开资料显示,约66%的订单都来自自提,这也意味着瑞幸在门店选址上的合理性。
零售数据:瑞幸的流量入口主要来源于APP和小程序,因此可以通过后台的大数据计算更加精准的“定位”出用户的口味偏好、高频消费区域等画像,基于此,未来还可实现定向推送福利、新品等前置性服务。
产品价格:价格贵一直是中国人消费咖啡的一大痛点,按照瑞幸目前主打的咖啡充2赠1、轻食6.6折进行折合,一杯美式是14元、一杯拿铁是16元,这样亲民的价格几乎是目前所有知名咖啡品牌的一半,高阶的消费品可以通过降阶得到享受,这也是瑞幸另一大优势所在。
线下密度:瑞幸的门店分布密度已经超越了星巴克,公司在2019战略沟通会上制定的目标是新增2500家,线下不断开店,就是为了能让更多人更加方便地喝到咖啡。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咖啡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