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一到下班时间,繁华的海岸城便开始漫起了人潮,街上川流着各类人士,最近他们手里除了提着公文包和购物袋,还出现了一个红黄相间的零食礼盒——良品铺子。
“快过年了,看到这个包装很好,所以就买了。”“零食吃他们家(良品铺子)比较多,味道确实不错,孩子也很喜欢。”海岸城中街路上的罗女士向亿欧作者坦言。这家位于海岸城的良品铺子,店铺面积并不大,但却站满了人。罗女士又补充道:“这种送人还不错,自己吃就有点奢侈了。”
谁是中国的零食之王?
我们习以为常的小零食,也蕴藏着大生意。商务部2018年12月发布的《消费升级背景下零食行业发展报告》显示,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快速上升,从2006年至2016年,仅10年时间,总产值就从4240.36亿增长到22156.4亿,增幅高达422.51%,年复合增长率为17.98%,预计到2020年零食行业总产值将达3万亿元。
想在这其中分一杯羹的不在少数,但目前国内尚未出现一家百亿级的休闲零食企业。在这个高度分散又快速增长的市场里,商业生态和游戏规则正在快速变化,谁会独占鳌头呢?
良品铺子是强有力的竞争者之一。2006年8月,良品铺子第一家门店在武汉诞生。3年时间门店数量扩张到100家,目前其门店数量超过2000家,覆盖了大半个中国。
其他零食品牌也不甘落后,从公开可查的资料来看,来伊份、良品铺子的线下门店数遥遥领先。相较之下,三只松鼠仅拥有40多家门店,百草味在2017年才宣布重回线下,启动“一城一店”计划,盐津铺子基本只在商超投放。反观线上,从各品牌在淘宝和京东的粉丝数量看,三只松鼠和良品铺子更胜一筹。

亿欧智库《2017中国休闲零食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单纯的线下店已不能满足企业品牌管理与数据回收需求,而线上流量分散化也要求企业提升渠道整合能力,企业需要串联线上线下,将线下店从单纯的销售场合转为获客、仓储、内容营销的综合性平台,满足消费者即时性的需求。简单来说,零食行业也需要线上线下两端同时发力。
因此,综合看来,在以线上和线下渠道结合为主的零食企业里,良品铺子的发展最为全面。过去几年,良品铺子也交出了漂亮的营收数据。

2017年良品铺子的营收,比三只松鼠高10亿元,比来伊份高18亿元,几乎是百草味的1.8倍,是盐津铺子的7倍之多。
如此看来,良品铺子似乎是距离中国零食之王最近的,然而它也有自己的烦恼。
良品铺子减速
2018年6月29日,良品铺子首次公开披露招股书。作为休闲零食界的“BAT”,良品铺子的营收可谓蒸蒸日上,为何急于IPO?
首先, 高营收、低利润一直是中国零食企业普遍面临的难题,除了良品铺子,好想你、来伊份、周黑鸭等也深受其扰。
新品竞争压力大是原因之一。打开良品铺子和三只松鼠的淘宝旗舰店,从臭豆腐到小龙虾,从黑芝麻到方便火锅,品类丰富。良品铺子的产品经理表示,自家每年基本会推出200-400种新品。而经过半年的监测,好评率低于95%的产品将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年目标淘汰率大概在20%。
良品铺子副总裁赵刚此前曾说道:“即便成功开发了新产品,推出了爆款,也会有其他企业迅速跟进复制。”由于新品会被快速复制,导致其生命力不足18个月。
原材料价格上涨更是雪上加霜。例如三只松鼠的王牌产品碧根果,在良品铺子、百草味等都有类似产品,其原料的价格已经从原来一公斤38元涨到现在的55-60元。使得零食企业原本微薄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

其次,良品铺子的门店扩张速度也在放缓。一向注重线下扩张的良品铺子,在2016年8月门店数量达到2000家后,突然减速。此后近两年时间里,仅增长了160家门店,与曾经一年内开出600家线下店的速度相比,难以望其项背。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良品铺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