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团餐行业风云变幻的一年。
一方面,社会餐饮因为多方压力进入微利时代,团餐却能够依旧保持高速增长;
另一方面,多家团餐企业在这一年出现了问题和危机。
其实,透过所有的现象,之所以团餐行业如此风起云涌,是由一系列底层密码决定的。
主流消费群体的演变、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社会餐饮及外卖行业的冲击、大数据和移动支付的普及……
团餐行业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
转变
别人家的食堂
有一种痛,叫一毕业,学校就装修;有一种羡慕,叫别人家的食堂。
最近,内参君的朋友圈被成都大学食堂刷屏了。
落地窗、暖色系灯光、原木……
类似无印良品风的装修,引来一大波网友感慨,又是别人家的食堂!
其实,这并不是2018年第一家进行革新的高校食堂。
此前,凭借智慧食堂,天津职业大学甚至登上了《新闻联播》。
其中,由团餐信息化平台——禧云信息为其提供的“菜谱式双屏点餐机+支付系统+ERP系统”解决方案,也让“高校食堂信息化”这个问题再次得到关注。
据了解,天津职业大学食堂推出的“打菜神器”,可以让学生自助取餐,学生用勺子从盛菜器皿中舀出菜后,再将勺子放回,机器会根据减少的菜量自动计算出费用。
每个菜甚至可以只选择要几角钱的量,且均可使用支付宝支付。
“打菜、放勺、支付”,3秒完成,方便快捷,且基本实现了“无人化”管理。
不论是装修的升级,还是打菜及支付方式的转变,其实背后都是95后、00后大学生群体消费需求的转变。
《2018中国团餐行业研究报告》指出,过去几年,各类跨境电商、垂直电商、零售新物种、外卖平台等创新服务形式的出现,在供给侧大幅丰富了消费选择。
消费者对餐饮的需求,从单纯的口味导向型,逐步转变为综合体验(菜品、服务、环境)导向型。
这一点,对于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我体现的95后新兴群体更是如此。
市场化运营、品牌化档口、多功能服务、信息化支付方式,已经成为国内多家高校食堂尝试转型的方向和路径。
挑战与机遇
有人黯然离场,有人强势杀入
上述高校食堂的转变,只是整个2018年团餐行业画卷中的一笔。
梳理整个2018年,团餐行业呈现冰火两重天的态势。
有的企业疏于管理,堕于改变,问题频出。
10月,上海中芯国际学校食堂被曝使用发霉的番茄、洋葱以及过期的面粉等劣质原材料,供应商为英国团餐巨头康帕斯旗下全资子公司。
同样是10月份,年营收8亿元的团餐龙头企业和兴隆,突然之间陷入经营危机,董事长黄溪河跑路,公司负债近2.3亿。
11月,山东威海温泉小学食堂被曝使用“疑似地沟油的黑色油”,负责方为山东兴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12月,广州顺旺客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因配送的猪手粒中含有瘦肉精、未取得生产经营许可等问题,被判赔偿和处罚78万元。
据了解,顺旺客曾被评为广东团餐十强,日均供餐数千份,用餐人群包括在校学生、孤寡老人及大量企业职工。
……
另一方面,多家企业也凭借自身已有的丰富资源和行业价值,强势杀入。
3月,国内团餐新物种荷特宝(HotSpot)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由国内专注于大消费领域的知名投资基金领投,老股东安持资本跟投,由上海赛哲(SKILLNET)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5月,团餐产业链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禧云国际获得来自蚂蚁金服、鼎晖投资、口碑2亿美元的 A 轮战略投资。
9月,知名家电企业长虹以“物联时代的厨房革命”为主题,推出全球首款打通一、三产业的智慧厨房系统,准备从加工设备这个产业上游,杀入到团餐市场中来。
痛点
小而散、利润少、信息化程度低
此前,提起团餐,媒体大多以“餐饮行业最后一块待挖掘的宝藏”、“增长黑马”、“竞争蓝海”、“隐形大鳄”等词语进行描绘。
但是,正如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一样,现在的市场环境下,团餐行业也有着诸多痛点。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团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