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沃尔玛为代表的外资零售巨头,在更复杂和需要急速创新的中国零售市场进行探索。这一年,他们进行了许多尝试。
欧尚全国77家门店被大润发全面托管的消息就如12月份的炸弹,在零售圈炸起的涟漪很快被唱衰大卖场的声音淹没。
12月19日下午5点,北京欧尚科兴店。像往年一样这里早已妆点好圣诞用品来迎接圣诞前的最后一个周末,对于工作日冷清的人流店员们习以为常,即便这家1万平方米的大卖场是欧尚北京销售最好的门店。
但5米宽的通道和3米宽的货架间,也出现了不一样的变化。在欧尚生鲜、主食厨房区域,挂着印有“手机淘宝逛欧尚”的广告语,落款为欧尚和淘鲜达,具有盒马特色的日日鲜蔬菜也被放上了蔬菜货架,在自助收银区域,手机支付也仅支持支付宝,如果想要微信支付只能走人工收银通道。
欧尚被大润发托管的商业新闻,已经传到了促销员的耳中。一名日化品促销员告诉界面新闻,“欧尚的管理已经归大润发了,但实际上欧尚和大润发都归“马云爸爸”管,上个月这家店已经接入盒马和淘鲜达,二楼还专设了一个淘鲜达外卖库房,而且在盒马云超下单的很多产品,都由这个门店来配送,网上所有的销量都算门店的销售,店里人虽然少,不过销量并没有降低多少。”
另一位促销员称,这是目前北京唯一一家嫁接阿里系的欧尚门店,西红门、四季青等欧尚门店还未进入改造阶段。
12月13日,欧尚中国两位高管向全体员工发送了《欧尚和大润发决定整合力量的公告》邮件,该邮件提及位于华南的5家欧尚门店将作为区域试点先开启转型,春节后全面整合,保留欧尚品牌、法人实体、员工劳动关系和新业态。此前一天,据《联商网》获得的一份文字截图信源也证实了上述邮件的真实性。
截止2017年末,进入中国20年的欧尚在华门店总数为77家,门店多分布于华东(51家)地区。
大润发和欧尚可以说是中国最具效率的两大外资卖场品牌,从去年委身于阿里,到如今欧尚开始的阿里式改造,无不宣告自身改造已无法驱动这家高效的机器。“外资看的是大卖场的远景,是走衰。”一位从外资零售企业已离职的高管向界面新闻如此评价。
再往前看。
2018年,韩国零售商乐天玛特宣布退出中国,门店分别转卖给本土企业物美和青岛利群。2017年9月,韩国另一大零售商品牌易买得(E-mart)宣布,同样以转让门店的方式离场,彻底退出中国市场。
一位前欧尚员工在自己的微博上写道:曾经线下最灵活的商业系统、最具活力的商业团队,也只能在新零售的变革中黯然离场——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这一句感慨,成为大卖场失去活力的投射,而以大润发、沃尔玛、家乐福等外资零售商,恰恰是最擅于管理这类大而全卖场的经营者。
如今的欧尚、已经退出中国的乐天玛特、易买得,和TESCO乐购均印证了这样的结局,尽管外资零售大卖场普遍沦陷还过于耸人听闻,但被唱衰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2018年上半年,沃尔玛就关闭了16家门店,这些关闭门店所在的城市包括上海、厦门、福州等一二线城市。而从不关闭门店的大润发也开打破业内为其立的“flag”。
差不多10年前,情况完全不同。
上万平方米的营业面积+上万平方米的租赁面积,再加上一个地下停车场差不多是一个大卖场的标准构成。在手机支付并不盛行的年代,这些自带线下流量的卖场甚至能成为一个百货店、大型社区人流量最为集中的地方,也往往是二三线新兴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招商引资的绝佳对象。
但按照大卖场的租约通常在10-20年期限标准,这些商业宠儿们的租约期限多数在2011年之后陆续到期,2011-2013年也成为转折点,这也成为此后外资零售商开始出现每年关闭一定数量门店的原因之一。而迅速火起来的新零售又加速了传统大卖场关店的进程,在近一两年形成闭店小高潮。
“一二线城市由于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大卖场业务面临更大的挑战,这也逼着大卖场品牌去做一些调整,比如缩减面积,更严格的选品,开展到家服务,并尝试更多的餐饮和其他社区服务。”凯度消费者指数大中华区总经理虞坚对此向界面新闻分析。
在关店背后,还有随之而来的业绩下滑。根据凯度消费指数提供的数据,自2015年至今,欧尚、乐购、卜蜂莲花、家乐福等零售商在现代渠道(大卖场、超市、便利店)的市场份额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相比之下,在资本裹挟之下的新零售业态已经用两年多时间获取了很大部分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大卖场的线下交易量受到冲击,加之消费场景被切分之后,很多细化的小业态也从中分羹,例如百果园之类的水果店就切分了大卖场中生鲜产品很大一部分交易量,这使得传统的大卖场生意进一步变差。
共2页 [1] [2] 下一页
最早入华的外资零售商麦德龙撤退 败在会员制?
面对中国大市场为何要出售业务?外资零售“逆风而行”频出招
外资零售关店撤离潮来袭 沃尔玛、家乐福这么说
外资零售企业单店销售下滑明显 7大外资去年关39家
从连锁百强十年看零售业发展:外资零售铅华退去
搜索更多: 外资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