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下午,北京梦秀广场四楼拐角,呷哺呷哺成了人潮聚集地,门口坐着等位的顾客,店里服务员一路小跑。
一位餐饮老板表示,呷哺呷哺帮助商场引流的现象很常见,只要有呷哺呷哺就有人气,“顾客不是因为‘没得选’才去吃,哪怕有很多不错的餐饮品牌集中在一起,也有很多人选呷哺呷哺。”
性价比高、翻台快、一人也能吃火锅……种种小火锅的优势,让20岁的呷哺呷哺站在了流量中心。但也有一种声音说,呷哺呷哺品牌老化,开店增速放缓。事实果真如此吗?
1、40%以上门店多日常排队
年轻顾客仍是主流
店铺数是品牌经营兴衰的晴雨表。2015年,呷哺呷哺创下了22.12%的开店高增幅,2016年则变为15.4%,感觉势头在缓慢下降。但实际上,呷哺呷哺后台数据显示,相比2017年6月统计的650家直营店,2018年其门店数已突破810家,其中40%的门店天天排队。
另一方面,呷哺呷哺正在用超值感、效率,紧抓年轻客群,以其高占比的年轻客群数打破外界对呷哺呷哺“老化”的质疑。
呷哺呷哺市场部高层曾对内参君说,集团一直在做的,就是要满足顾客刚性需求以外的情感需求,让他们获得超值感,“虽然他付出了50块钱的价值,但他能收获高于50块钱的价值”。呷哺呷哺是这样,湊湊也是。
早在2016年上半年,呷哺呷哺就开始了升级计划。包括在黄金地段开新餐厅,推出新菜单,根据地区口味偏好适当改良产品等一系列举措。
比如,不定期上新活动,在世界杯期间点套餐换购足球杯,最近是加价换购泰迪小熊。比如,升级门店,在武汉开出千平米大店,重塑VI形象。比如,长期和大众点评、招行信用卡做优惠券活动。
从数据表现来看,顾客很“吃这套”。呷哺呷哺IT运营总监唐博说,门店一做活动,营收数据就会有明显变化,大部分消费者尤其是年轻客群对门店活动的接受度普遍较高。
2、自我革新
不断加深的“智能化”水平,紧跟时代
为了打破“品牌老化”的论断,呷哺呷哺希望用更智能的体验亲近消费者。
在看过五芳斋和海底捞的智能餐厅后,唐博表示,他更倾向海底捞的“智能化”改造,“效率和智慧可以放在后厨,但前厅应该是保留人情味的地方。”
也许未来呷哺呷哺会做“更智慧”的门店,但不会突然大变,更多会在小步优化中改良,提升门店运营效率。
就像最近,呷哺呷哺在门店尝试做了两个提高效率的“智能化”升级。 共2页 [1] [2] 下一页 呷哺呷哺推出茶饮品牌“茶米茶” 还会有呷哺基因吗? 舌尖上的港股:呷哺呷哺孤单经济的穷途末路 呷哺呷哺贺光启:“茶米茶”助力湊湊、呷哺呷哺成长 呷哺呷哺寻求火锅外的增长机会,推出茶饮副牌“茶米茶” 行业风向标:西贝、呷哺呷哺等餐饮大佬的最新动向 搜索更多: 呷哺呷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