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星巴克咖啡的成本构成
其中一杯价格约32元的咖啡的成本由咖啡豆相关成本、租金、商店运营成本、劳动力成本、行政费用成本、税项、设备成本等项目构成。租金占26.1%,商店运营占15%,而咖啡豆相关成本加起来12.2%。
从数据中能看出:这些数据是根据2013年前的价格和成本给出的分析,近几年房租依然不断提高,这方面的成本压力可想而知;就算是星巴克这样的品牌咖啡店,一杯咖啡的核心产品成本占比并不是最高的,房租成本将成为价格竞争的切入点。
在理查德·科克和格雷格·洛克伍德所著的《极简法则》一书中,将宜家作为价格简化者的典型代表。作者将价格简化描述为:创造一个大规模市场,通过简化,使得产品或者服务大幅降价。
瑞幸咖啡的切入点就是成本再造。
宜家的消费群体和实木家具的消费群体是同一拨人么?可能有部分重合,大部分还是持不同消费观念的人。有第三空间需求的消费者依旧会选择星巴克,但只想要一杯功能性咖啡的人所面对的选择很丰富了。
那么办公室的自助咖啡机会成为瑞幸咖啡的敌人么?
自助咖啡机或是办公室茶水间的咖啡机,自己磨豆子,自己放牛奶加糖,确实很有格调,但是,多数中国商务人士实际上并没有自己磨咖啡的习惯,对他们来说,从手机上点一杯咖啡,比和咖啡机斗智斗勇方便多了。而且要想制造一杯焦糖玛奇朵、拿铁、卡布奇诺,还是需要相对专业的设备。茶水间的咖啡机还难以扮演类似的角色。
另外,也有人说瑞幸的另一个敌人是保安,这样的论断实在是生硬。参照此逻辑,保安不仅是瑞幸的敌人,还是美团点评、饿了么、饿了么星选、回家吃饭等一切外卖平台的敌人,更是所有含有外卖服务餐饮商家的敌人,同样包括开始发力外卖业务的星巴克。
线下店不是陆军思维
O2O在中国发轫的早期,可理解为左面一个O,右面一个O,但到2018年,应该理解为内环一个O,外环一个O,线上与线下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混元一体的,而非割裂的,也应该从此逻辑,看瑞幸的实体店扩张。
据统计,经过一年狂奔,现在瑞幸入驻了超过20个城市,门店数量也早已经超过1300家,年底的目标是2000家。
这么多店,仅从线下的角度看,自然并非所有店都位于人流量大的金边银角,这与传统的线下开店方式存在不少的区别。
瑞幸咖啡自己对场景的定义是“无限场景”,包含了四大线下门店,既旗舰店、悠享店、快取店和外卖厨房店。
按照其官方介绍:旗舰店,适合主题性咖啡文化教育、咖啡文化展示,适合咖啡重度爱好者;悠享店,适合随时随地人和人的当面沟通,轻度线下社交;快取店,适合更高效率的职场人士,即取即走;外卖厨房店,专注于满足用户外送咖啡的需求,与快递员对接。
也就是说,旗舰店和悠享店旨在满足用户线下社交需求,快取店针对有快速需的商务人士,外卖厨房店则满足于有外卖需求的用户,不同实体店面的成本差别很大。
但是,其用互联网手段,在原料配给、订单发送、人员调配、服务协调等方面提供了统一的后台支撑,实际上是“前台轻、中台厚、后台稳”的运营模式。这一系统的效率活得验证之后,瑞幸的野心或许不止是咖啡与轻食这么简单。就像京东曾以图书这种低客单标准化的产品引流,小米通过高性价比的手机获客一样,瑞幸也可能希望通过咖啡,撑开自己的流量入口。
仅将线下店视为线下,还是陆军思维,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打,移动互联网下半场,需要海陆空协调作战,否则你的流量在看不见的地方已经被挡截掉了。
商业的魅力在于,别人成功的逻辑不一定适用于你,别人跌过的坑你也未必爬不过去,战略的有效性总需要在实践中证明。如果将似是而非的大道理当作结论,不用说瑞幸,阿里、腾讯、脸谱、亚马逊等一系列公司都不应该存在。
(来源:盒饭财经 姚赟) 共2页 上一页 [1] [2] 瑞幸咖啡:借名募资者均非瑞幸投资人行为 叫板星巴克 瑞幸咖啡完成B轮融资估值超20亿美金 瑞幸咖啡获2亿美元B轮融资 CEO称对用户的补贴仍继续 瑞幸咖啡提高免配送费门槛 回应称会坚持补贴 星巴克中国 “倍增“计划 考验瑞幸咖啡输血后劲 搜索更多: 瑞幸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