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新零售阵线 >> 零售业频道 >> 正文
机会主义商场里的机会主义新面孔

  有一些是持续变化的结果——它会进一步改变我们的生活;有一些是更不可控制力量对商业社会的干预,它使得市场参与者要不时调整自己的战略;更有一些,它来自于公司自身,当公司发展到一定规模,它如何与公众、消费者、公权力等环境因素调和。

  有什么样的国家,就有什么样的企业。2018 年,商业世界一如既往变化很多。2018 年商业大事件,更多证实这一点。

  上海南京东路世茂广场 5 楼的日食记体验店,COO 陈竹聿对着电脑上一张表格列项她要解决的问题:

  “怎么减少面档吃面顾客的等待时间?出餐流程和标准如何制定?线下店员如何培训?非常琐碎。”

  做美食短视频的日食记 2018 年 10 月开出第一家实体店,380 平米,前期投入 400 万,有水吧、面档、零售、活动空间 4 个区域,店长曾在无印良品工作,店员有的来自优衣库。

  “今年组建的团队,全是新招的。”陈竹聿告诉《好奇心日报》,试营业一个多月来,零售这块碰到不少问题。比如说,这家店在大众点评上的分类依然是「小吃快餐」,但实际上用餐区只有 5 个座位。

  同样的误会也发生在北京朝阳大悦城 B1 层 2018 年 6 月的新项目「伍台」——自媒体说它是“科幻版大食代,一次能吃 27 家”,而它自己的说法复杂得多:“跨界的内容型新商业”、“未来青年消费场”、“商场中流动的生活杂志”……

  总面积 1400 平米,「伍台」所在位置原本是朝阳大悦城的亲子业态聚集区。现在,300 平米用作餐饮零售出租,入驻品牌多为京城网红,品牌的更新周期预计为 3-6 个月;剩下的面积是展厅、剧场、休闲区,在入口处,你能看到列有本周活动的海报。

  从业态规划的角度,它们的这句文案可能更精准一些:美食(餐饮)与好物(零售)是新的社交货币(活动)。

  最近的一场活动是和腾讯视频《风味人间》联合办的沙龙。图片来自:大众点评@进化成猫

  朝阳大悦城总经理助理郑铮 3 年前就开始关注「伍台」的运营方伍德吃托克,一个在做美食市集的团队,理由是“现场活动和体验做得非常强”。这个空间还在剧烈变化中。据说 2019 年初还要改,拿出一小块地方,做“城市文化”。

  “如果是商场的拥有者,应该很恨‘体验’这个词。但现在反过来,大家以此为荣。”2017 年,恒隆地产的董事长陈启宗在接受赢商网的采访时,曾对购物中心近年来的这股潮流如此评价。当时他认为,凡是主张体验的必然会以牺牲坪效为目的,即每平方米商场的销售额。

  不过如今体验在 2018 年没有停止:5 月,陆家嘴集团的新商业综合体“晶耀前滩”宣布和体育平台“虎扑”达成合作,将一个 200 平米的空间交由后者运营;健身 APP Keep 在北京华贸中心、摩方购物中心开了健身房;公众号“一条” 9 月在上海三店同开;以及一批以体验为卖点的品牌旗舰店升级,代表项目是耐克在世茂广场 4 层楼的“上海 001”。

  随着消费领域供需关系倒置,多年来同质化经营的实体零售的功能逐渐被电商取代,过去以奢侈品、快时尚为主力标配的商场急需一个 IP、一批新面孔。

  新面孔首先要独特(“很红,但不是像大街小巷都看得到那种红”)、在一撮人中间很热门(无须多做介绍,销售保障)、自带流量(自备社交网络的营销预算)……还有一点通常不被提及,也就是陈启宗说的:“体验就是低租金的代名词。”

  不止一家品牌在我们的采访中表示,它们过去一年的开店时间表因商场对新品牌的渴求而加快速度。

  对这些商场新房客来说,开店的原因更加五花八门。正常的商业扩展、品牌旗舰店升级、线上收入遇到天花板、增加实体概念来融资、新投资人的催促、或单纯觉得实体店是一块转化率更高的广告牌……所有这些都可能指向迅速谈判、进场装修的决策,催生一个更宏大的扩展计划。

  各取所需,一拍即合。

  1.

  新闻记者 Joan Didion 1979 年写道,美国的商场变成了“没有人生活但每个人都消费的城市”。今天,中国的购物中心更进一步,希望塑造自己为既可消费亦能生活的社区,无论是政府规划、开发商投资,还是地铁网络的铺建都在促成这一点。

  唯一的问题是,商场已经太多了。

  上海是全国购物中心业态发展最快的城市,拥有超过 230 家城市商业综合体。经过十年的发展,上海市人均零售面积从接近于东京,变成东京的 3 倍,商业面积与常住人口比例远超国际一般规律 (0.7~1.2) :1,达到 3.5 :1 。

  过去三年,上海零售物业的新增供应仍以每年 20% 以上的速度增长;截至 11 月,2018 年上海新开业项目 43 个,存量改造项目 20 个,总建筑面积超过 290 万平方米。

  要消化这么多商业面积,需要足够多的品牌入驻——商户还够用吗?成为 2018 年零售地产从业者的一个普遍担忧。

  “传统主力店已经没那么多了。”RET 睿意德策略顾问总经理周长青表示,“现在传统的高端奢侈品,或相对标准的品牌会空出来,商场会做一些尝试性、试验性的招商。一部分是新的品牌,也有一部分打造成主题街区,比如大悦城的处理方式。还有一些空间甚至给到联合办公,或者文化区域。”

  「首店」,这个越来越宽泛的概念成为今年许多商场项目宣传的关键词。中商数据在一份报告中指出上海 2018 年开了 602 家首店,“首店与新开业商场的数量与质量休戚相关。

  前所未有的旗舰店、新引进的国际品牌、互联网公司开线下店、大公司孵化的新品牌/业态……都能算首店。

  11 月 26 日,上海南京西路商圈的兴业太古汇举办开业一周年庆典,同时揭幕商场 1 楼的新潮牌店 Champion,后者过去两年一直作为一个代购品牌活跃在淘宝。兴业太古汇首席执行官周莹说,她对 Champion “充满信心”,因为它是个“大家已经非常喜欢的品牌。”开业第一天,店铺门口围起了排队的一米线。

  “兴业太古汇其实开业到现在有超过 40 家‘首店’。”周莹拿来举例的是 2017 年 12 月开业的星巴克烘焙工坊。

  兴业太古汇这家 Champion 不是上海或中国“首店”。该品牌的中国代理方 2017 年 9 月先在杭州大厦开出第一家实体店,然后陆续进入深圳、西安、哈尔滨等城市,2018 年 4 月在 K11 开出上海首店,兴业太古汇是上海第三家。

  国际品牌的零售拓展通常优先选择一线城市,Champion 是近两年的一个反例,这是租金和中国代理方掌握渠道交叉作用的结果。事实上,若按照兴业太古汇最早的规划,这个卖几百块运动衫的潮牌很可能根本进不来。

  太古地产和香港兴业国际共同投资 170 亿人民币开发的这一项目位于上海南京西路商圈,是过去十年上海市中心最后一块大体量的商业用地,周边竞争剧烈。2014 年 9 月开始做商场规划的时候,原本设计的定位介于顶级奢侈的恒隆广场和轻奢的嘉里中心之间。

  奢侈品、快时尚的巨大 LOGO 过去占据了购物中心首层主力店的位置。如今它们要么正在渠道下沉,要么对开店变得谨慎,而核心商圈的品牌容量原本就接近饱和。为了填满过去主力店所在的位置,新开业的商场不得不开始思考其他选择。

  “从历史上看,我们以前在商场会开 3 家店,三叶草 1 家,adidas neo 1 家,adidas 运动表现 1 家。将来我们会把两个或三个品牌并在一起。”阿迪达斯零售拓展战略高级总监 James Grigsby 告诉《好奇心日报》,未来“一个商场里可能只有一家阿迪达斯店铺。这种情况下,平均门店的规模可能会从 100-120 平米变成 200-250 平米左右。”

  阿迪达斯亚太品牌中心

  11 月,阿迪达斯在上海南京东路的亚太品牌中心正式开业,亮点是巨大的电子游戏屏幕和运动体验区。步行街对面,是耐克开在世茂广场的全球旗舰店“上海 001 ”,以及另一家 Champion。

  “运动品牌非常活跃,基本上可能成为所有新开项目中的亮点。”仲量联行研究部总监姚耀表示,从消费趋势来看,快时尚的扩展不如运动品牌。

  只要运动品牌愿意在商场开巨资投入的旗舰店,就能拿到比传统体育用品楼层(通常是 4、5 楼)更好的首层位置。但世茂广场一楼沿街的 Champion 只是一家普通的零售店。

  “K11 给到的位置(B1 层)相对合理一点。”一位前招商从业人士评论道,“从专业角度讲它是个运动潮牌,如果商场有潮流区域,应该放在潮流区域。而不是说因为它火,它就有特权。但现实的供需关系决定,它能开在南京东路的 1 楼。”

  同样是首层位置,兴业太古汇则在新的定位下做了一条囊括 26 家品牌的国际美妆品牌长廊。图片来自:兴业太古汇

  “现在的招商是你跟 Zara 拓店经理熟也没用了。”一位过去两年参与多个零售地产存量改造项目的从业者表示,“这是中国商业地产 30 年的黄金期粗放的 Ctrl C+Ctrl V 的发展模式带来的结果。”

  李德明在铁狮门工作,负责晶耀前滩项目招商,他的感受大约有这几个阶段:2013 年后,奢侈品消费受“国八条”影响,商场开始明显增加互联网难以替代的餐饮业态;2015 年左右,社区型商场之间流行“亲子区”,加大娱乐休闲的比例;2017 下半年开始,一波所谓的体验店、互联网实体店开始涌现。

  最终目的当然是吸引顾客,品牌得以存活,商场能长远地收取租金。和当年的快时尚乃至运动品牌不同的是,那些以各种各样明目进来的“首店”,并不意味着赚钱的店。一切组合都在实验的过程中。

  港汇恒隆广场的巨型品牌围挡,约有 100 个零售和餐饮品牌更新。图片来自:@商业咔 kaga;拍摄时间 11 月 6 日。

  曾连续 3 年登上中国内地购物中心租金收入首位的上海港汇恒隆广场,过去一年经历了近 30% 商业面积的大规模重整,约 100 个零售和餐饮品牌更新。两个显著的特点是运动品牌比例的加大,餐饮则换了客单价更高的网红品牌,比如 LadyM、北海道甜品 LeTao(中国首店)、原法租界人气街铺醉东 Oriental House。

  世茂广场的调整思路则更接近于当下的“潮流”——更大的主力店(53% 的零售是各种大牌的旗舰店集合)、更多选择的餐饮(餐饮总面积缩减,但数量从 15 增加到 33 家)、以及单独划出 21% 的面积用于“体验业态”。

  “希望开业后的人流量、交易量是之前的 2 倍。”世茂商投上海总经理肖涛在 6 月的招商成果发布会上说。

  调整重开的上海世茂广场,设计概念是城市剧院

2页 [1] [2] 下一页 

探访上海市中心几大商场试衣镜 安全隐患不可小觑

亚马逊新开40平米迷你无人商店 未来可能引入商场和机场

广州商场女性专用车位 男司机偶尔也“抢地盘”

上海南京东路第一百货、世茂广场两大商场全新升级

宁波实体商场促销升级 黄金饰品成“年底冲量主力”

搜索更多: 商场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