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食鲜,复制另一个“海底捞”?
永辉选择聚焦主业的同时,也把当下火热也早有涉足的B2B业务拆出来融资。
分拆出来的永辉彩食鲜,包含彩食鲜业务和企业购业务两块业务,永辉持股35%;高瓴持股30%;红杉持股15%;游达(云商彩食鲜联合创始人)持股20%。
彩食鲜是永辉的生鲜中央工厂,也曾是永辉的一个自有品牌,最早为永辉旗下各业态门店供应生鲜产品,在满足旗下门店需求之后,输出其生鲜供应链能力,逐渐发展为生鲜食材供应商及平台服务商,提供B2B和企业购等服务。
中央工厂模式可参考7-11便利店,零售渠道企业以生鲜、熟食为切入口不断向食品上游供应链延伸,发展成为“生产基地+中央厨房+连锁零售网点”的模式,进行规模化采购生产,把控品质,降低成本从而提升毛利。目前零售企业中以超市和便利店业态涉及中央厨房项目较为普遍,除永辉外,家家悦、中百也都早有布局,并更进一步涉足团餐生意。
而永辉的B2B业务,主要主要服务对象是学校,政府,军队,监狱等企事业食堂,这里可对照永辉曾投资过的蜀海供应链。蜀海供应链是是基于海底捞自身标准化的中央厨房系统,针对上游供应商集中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将食材按照统一的标准加工,通过冷链物流配送门店。
通过海底捞门店需求跑通之后,蜀海供应链开始向其他餐饮企业开放供应食材,向其他企业的第三厨房发展。平台化之后有的第三方产品入驻,除了商品资源之外,蜀海切入食材定制研发、冷链物流、供应链金融等衍生服务获得利润。
为什么永辉未来会更看重彩食鲜?虎嗅·高街高参认为有以下几点:
1.盈利。彩食鲜中央工厂可降低永辉采购成本从而提升毛利,开放B2B平台业务也能带来新的营收
2.业务协同。永辉要回归主业,云超的规模越大,上游议价能力越强,彩食鲜效率也会变高,正向推动2B业务,产生更大的规模效应,反之亦如此,二者是有协同效应的。
3.供应链是比门店业态更本源的竞争力,投入风险更低。
4.B2B赛道火热。
早在今年3月,永辉投资的红旗连锁就发布公告,拟与彩食鲜在2018年全年签署《商品经销合同》。在2017年年报中,永辉就计划“彩食鲜 2018 年计划新增拓展工厂 4~6 家(河南、河北、贵州、陕西、杭州、广东)。对照一下现有的6家,彩食鲜的开店目标一个都没有达到。看来地主家里的“余粮”都给了云创业务。
食品供应链不止是食材采购加工,还需要完备的冷链物流,是实打实的重资产生意。而现在单独拿出来融资,正赶上B2B概念重热的节奏。单独生鲜供应不会带来太多利润,但做B端客户有稳定的需求,或者说更强的计划性和确定性,符合当下“过冬”的需要。
商超B2B“暗战”汹涌
无独有偶,步步高正尝试将以鲜食演义为前台的“超市+餐饮”模块和以中央厨房为后台的生鲜模块组合起来,借助向社会开放来消化中央厨房过剩的产能,并且通过食材配送、鲜食加工、盒饭生产、菜品输出来实现盈利。不过这样,鲜食演义就会逐渐变成研发中心的角色。
如今,宏观环境不景气,人口红利渐失,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减缓,社零额增速创新低,C端消费领域增速都下滑的厉害,今年巨头已经开始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调整,消费企业向B端寻找业务增量。
B商超涉足B2B比较普遍,在满足C端消费者需求之后,服务B端消费者寻找业务增量。此前有阿里零售通、京东新通路、和大润发e路发这类标品B2B,如今,越来越多依托高频生鲜、餐饮市场的食品B2B出现,如美菜、链农等,不仅如此,美团旗下有快驴进货,饿了么也有饿了么有菜。
往远处看,海底捞、美团,以及美菜、链农、宋小菜等食品供应链企业,都在讲食品供应链巨头Sysco的故事。中国餐饮市场更加复杂,但规模非常大,中国烹饪协会表示2017年我国餐饮规模达到3.9万亿人民币。
像永辉这样的渠道零售商,要么用需求端的力量拉动赚供给端的钱,要么用自身优势资源赚同类或上下游B端客户的钱。而今年大火的社交电商或社区团购,其实也没有走出这一逻辑,例如唯品会的云品仓,每日优鲜的每日一淘。
由此观之,商超2B暗战涌动,下一个回合正在拉开。
(来源:高街高参 范向东) 共2页 上一页 [1] [2] 永辉超市公开解除一致行动原因:兄弟意见不合 分割新零售 永辉到底想要干什么? 红旗连锁携手永辉打造的生鲜型便利店突破100家 永辉云创3年累计亏损近10亿元 被上市公司剥离 永辉甩包袱 兄弟殊途 超级物种叫板盒马鲜生梦碎? 搜索更多: 永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