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小龙虾淡季在10月。而今年,旺季在8月底就戛然而止。
内参君在朋友圈看到过这样一段话:全国10万家小龙虾馆“4个月赚,4个月平,4个月亏”。
走访北京、深圳、成都、长沙、郑州5个城市的十多位老板,内参君发现2018年的小龙虾淡季比往年提早了两个月,一场生死大逃杀早已悄然展开……
△ 一位老板发的朋友圈,过季之后,大家到底都怎么过?
1
战况盘点
几家欢喜几家愁,
有的增长600%,有的3家店做亏了2家
“受价格、供应波动影响小,增长600%”——深圳,堕落虾李林渡
今年整体还是赚钱的,增长了600%。上游有稳定的养殖和加工基地,虽然也涨价,但相对受影响小一点。
我们的模式(一家店一般60平米左右,2-3人就够了,用秒冻锁鲜食材)降低了房租和人工成本(只有同等规格餐厅的三分之一),旺季盈利能力强,淡季生存能力强,再加上不收加盟费,发展速度比较快。
门店数量是去年的三倍,目前超过1000家店,单店销量是去年两倍,所以总销量是去年六倍。
“淡旺季同比提前,商场店比去年有160%的增幅”——长沙,大钳门·有间虾铺董事长高千钧
今年整体的感觉是,小龙虾的旺淡季同比去年都有所提前。
世界杯提前点燃了小龙虾的火爆,我们有街边店,也有商超店,世界杯对街边店没有促进反而有降低,原因是城市管理导致不能外摆看球。
商超店倒是同比去年有160%的增幅。商超店是没有宵夜时段的,我们通过湘川菜系的拉动得到了营业额的保障。
“世界杯期间生意太差,今年3家店做亏了2家”——成都,某虾店林先生
3家店做亏了2家。今年真的不好做,虾价不稳定,导致我们定价不好控制,但售价没有变过,就一直亏。虾的质量也不行。
今年成都做龙虾基本没几个赚钱的,我还好,亏得少。白忙活了只能说。
世界杯期间生意太差了,销售额是往年同期的一半。
人都不出来,全躲在家里点外卖。我们没有外卖,主要做广场的那种。
今年大牌子也干不过专门做外卖的小店,一锅卤水,卖25元一斤,还送上门,我们最低是45元一斤,已经到成本价了。
今年成都的年轻人都不怎么吃小龙虾,而是卤味、鸭头感觉比较热。
倒不是年轻人消费力不行了,而是消费观念更理性了。去年刚接触小龙虾时,我们4个人吃3000多元都觉得没什么。后来就发现,其实不需要花这么多钱去消费这个。
“今年也赚钱,就是赚得不多”——郑州,猫姑娘小龙虾馆创始人小无赖
今年也赚钱,就是赚的不多,相比往年差一些。
大家都在说市场下滑,但我感觉自己也没做好。入局者多,竞争激烈是客观原因,自己的原因是没有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今年有点消极,夏天挣冬天亏,有点想放弃。
没办法,能活着就不错了。100多平的店夏天有15、6个人,现在只有5-6个,裁掉了几个,也有人自己主动走了。
△ 数据来自美团点评发布的《大数据里的小龙虾经济学》
“盈利没达到预期目标,这两年供需失衡严重”——成都,霸王虾创始人袁烨
今年像我们这样的一些区域头部品牌还是赚钱的,但盈利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没有品牌力的小店就难说了。
今年7、8月虾产量不稳定,但需求量在上升,导致价格甚至出现跳涨。8月初,小龙虾高品质活虾的价格已逼近60元。
虾价涨、人员、房租的成本也都在上涨,再加上小龙虾外卖的普及,很多不同类型的餐饮店都在卖小龙虾,对小龙虾专营店形成了一定的分流。
“世界杯期间,小龙虾的消费场景和热度被提前消耗”——成都,豪侠传创始人蒋毅
今年对于龙虾品类来说,比较艰难,旺季提前两个月就结束了。
以前的小龙虾店每天几十家的增长,但从去年开始,一到夏天每天都是几百上千家的增长。
今年世界杯期间,成都一下多出几千个小龙虾外卖店,可以说是积压式的爆发。持续衍生下去,这将会消耗掉行业的热度。
“客层年龄比前几年较高,更关注性价比”——郑州,久如香创始人贾旭
往年来我们店内消费的群体年龄层比较低,今年明显感觉比前几年的客层年龄较高,另外大家消费时比较关注性价比。
当然也不排除这几年小龙虾在市场普及和培育情况下,扩大了消费人群。
“小龙虾消费分级,传统小龙虾餐厅要做自己”——北京,大虾来了创始人戴金胜
消费升级和降级都是片面的,事实是消费分级,小龙虾也是如此。
小龙虾市场的版图变大,消费人群变多,消费场景也增加,催生不同的产品线出现。
所谓旺季缩短,其实只是在传统的消费力和场景、市场里。外卖和冻虾,并没有过多蚕食传统的宵夜消费。据我观察,小龙虾新兴的消费场景,将是市场的增量。
所以,对于传统小龙虾餐厅来说,不同区域、不同品牌调性,做不一样消费力的顾客和消费场景。比如胡大做胡大的,龙虾趴做龙虾趴的。
共2页 [1] [2] 下一页
湖州天价小龙虾 警方揭秘为何120斤能卖出2万块
70%商家濒临倒闭,寒流来临小龙虾如何过冬?
深圳市消委会测试10款小龙虾:寄生虫未检出 出肉率差3倍
“网红”小龙虾,如何红得久?解密小龙虾走红的经济基因
探访小龙虾之城:各路资本涌入 当地人说吃不起
搜索更多: 小龙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