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新零售阵线 >> 零售业频道 >> 正文
被喜爱和被反感的“双面”便利蜂,为何被传入局腾讯?

  听到便利蜂融资的消息,虽然时至今日没有任何一方出来证实或者证伪。但是对于接连传出过坏消息的京城便利店行业,总算是有了利好消息。

  便利蜂是个另类的存在。在我身边的世界里, 可以说存在着两个便利蜂。

  第一个便利蜂,是我身边同事朋友感受到的便利蜂,年轻化、新鲜、有点趣味,这是一种感觉。从整体的门店设计风格到商品的选品以及更新,便利蜂确实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包括整体年轻化的店员员工,在购物时也会有亲切感。从用户体验来说,推APP购物积分,符合年轻人的消费习惯;从选址来看,便利蜂的选址多选则在商圈写字楼地区,是经典的7-ELEVEn似的选址。这些地方也是年轻用户群集中的地方,总而言之——

  这是年轻一代用户群体比较喜欢的新型便利店。

  第二个便利蜂,是我从行业同行口中感受到的便利蜂,完全是另一番面孔。我在不同的同行(不限于北京地区)口中听说,便利蜂是这个市场上最凶狠的对手之一。有的品牌,已经接近签约的铺子,便利蜂直接抬价三分之一抢走;有的品牌说,便利蜂抬高了当地的员工工资水平,挖起人来不惜血本。还有的品牌说,新店刚刚开业,便利蜂就在隔壁不远租下铺子,截留了20%的客源。

  商场如战场,公允的说,这些事单就某一件而论,都是属于正常商业竞争的范围。但是,当一家品牌频繁的采用比较激进甚至攻击性的策略进行市场竞争时,不受大家欢迎是很正常的。这是被同行集体反感的便利蜂。

  有人可能会说,同行都是冤家,用别的同行的说法,来证明便利蜂不受欢迎,会不会有失偏颇。但是,要知道市场上这么说品牌,如果是A说B ,B说C ,C说D ,这是正常的同行相轻。如果,ABC都说D的问题, 而且抱怨的问题大同小异,那么基本上可以说这是有根据的。

  这篇文章不是讨论孰是孰非,而是从“两个便利蜂”这种现象出发,希望讨论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已经写在文章开头,如果您心中已有答案,不妨看看,我与您想的是否一致,欢迎探讨。

  - 1 -

  对同行一视同仁的痛下杀手,为何

  一个企业如何处理和同行的关系,这有时候不是一个行业问题,而是商学院需要讨论的管理问题。

  如果按照东方传统的文化伦理,自然会有“和气生财”、“共赢共生”等一套理论,这些道理有人信有人不信。本文不去宣讲这些道理。反过来想一个问题,为什么便利蜂会这么做?因为生存需要?因为市场窗口期太短?

  这两个理由恐怕都不成立。如果便利蜂出生在上海,可以理解。上海的便利店布局已经白热化,新生儿想在上海市场活下来,上车以后都不是“抢座”的心态, 而是“挤座”的心态,别人有座位,你要把它挤下去,才能活。但是北京市场,都知道北京市场便利店不饱和,甚至有媒体一直在探讨称北京是便利店的荒漠。别说抢座了,北京市场是有座位没人坐。

  第二个理由,市场窗口期。便利店和多数零售行业都不是什么风口和暴利行业,属于慢工出细活,这一点便利蜂的运营团队不可能不知道。所以也不存在所谓的窗口期。

  更直接的理由,当然可能是资本考虑,毕竟这是个新项目,初始的加速度很重要,能快则快。但是笔者认为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互联网圈习惯的赢家通吃思维,被带到了便利店行业。

  在互联网行业,确实存在赢家通吃。微信诞生不过7年,已经成为了人们线上生活的基础设施,虽然问题很多,一个子弹短信,自以为看到了微信的弱点,但是其生命可能也如子弹般短暂。类似的例子太多,不用一一列举,在互联网世界,不存在第二名,存在也没有太大意义,最后很多第二名的结果,都是被并购,更何况老三老四。

  必须看到,这一轮所谓新零售,是互联网和资本双轮推动的结果。那么在线下为主的场景,或者说全渠道场景,是否也会存在赢家通吃的局面?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笔者还是以为,便利店行业目前还是一个发展培育阶段,整个市场蛋糕还不够大,市场蛋糕做大了,第一名的天花板才足够高,且不论第一名会是谁?如果整个市场最终只有巴掌大,做个弹丸之地的国王,有意思吗?

  还是那句话,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2 -

  便利蜂究竟哪些地方打动了资本

  如果你认为这是一篇“黑”便利蜂的稿子,那么你不妨继续往下看。

  在今年一次权威的便利店行业会议中,便利蜂的同学感叹了这样一句话,参加这个会的多数企业,都是来找客户和合作的,只有我们是无欲无求的,因为我们到现在都是直营店。

  这句话非常有意思, 也可以说切中要害,在市场上,以直营店的形式在一座一线城市迅速开店并在门店过百之后,继续保持这种态势的,是一种非常少见的打法,此前还有一家,就是邻家便利店,直至关闭,总门店数超过160家,只有2家加盟店。

  这可能一方面说明了便利蜂的发展坚持以我为主,不太在意同行行业的状况,自然也不太在意行业的感受。但是另一方面,也说明这是一个蛮独特的企业。这种独特本身,在资本眼中,算不算价值?

  研究便利蜂的最大困难,在于资料过少, 目前市面上可见的便利蜂采访到人的报道,应该只有两篇,演讲有两篇。 王紫同学有一次演讲,便利蜂研究院有一次演讲。笔者就在这有限的信息中,看看能不能找出一些有价值的蛛丝马迹。

  第一个推测 : 数据

  很多人都认为便利蜂是“互联网便利店”,但是王紫的演讲题目是《数据时代的便利观》,也就是说,王紫眼中的便利店更应该重视的武器是数据化。

  选几段比较重要的话,来看一下:

2页 [1] [2] 下一页 

便利蜂否认获腾讯、高瓴投资 它正在南京“跑马圈地”

传腾讯投资便利蜂 疑为便利店领域寻找“代理人”

传便利蜂获腾讯与高瓴大笔投资 估值达16亿美元

风口上的便利蜂:在店在线在链在心

便利蜂加码线上 无人货柜试水定制选品

搜索更多: 便利蜂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