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资品牌的内地惨败
杨钊年少成名,二十多岁资产破2亿,留下了“钱都不知道怎么花”的金句。清华教学楼的命名风波,则将他的得意展现得淋漓尽致。
2011年5月,清华学生发现,自己的第四教学楼被命名为“真维斯楼”。这引起了轩然大波。尽管有“真理维护者居于斯楼”的蹩脚解释,“杜蕾斯楼”、“班尼路楼”的调侃还是不绝于耳。杨钊很气愤,我们冠名华东、贵州都没问题,怎么清华就不行呢?他反过来指责清华学子缺乏感恩之心,做人太理想化。
当杨钊享受着财富,刷榜新闻时,真维斯在内地却节节败退。2013年,真维斯在内地有46.8亿港元销售额,直营店面积121.1万平方尺,售货员人数6684名。到了2017年,真维斯年销售额只剩16.1亿港元,为巅峰时的1/4。其直营店面积缩水到1/3,售货员裁员近5000名,只有当年零头。
在财报中,真维斯的衰败被归咎为电商:电商配合内地的廉价物流服务,对实体店冲击巨大。真维斯承认,只有利用大数据,彻底转变设计理念和运营模式,方能打开销路。但在巨大风险和资金投入面前,旭日企业选择直接出售真维斯止血,而非奋力一搏。
高端做不成,低端打不过,已成为港资品牌的共同遭遇。
2003年进驻内地的班尼路,曾连零售之王优衣库也无可奈何。然而最近6年,其累计关店3000多家,被母公司德永佳集团以2.5亿元出售,内地工厂也在2018年关闭。
1992年进驻内地的佐丹奴,同样瞄准“亚洲GAP”,门店最高达2671家。然而冲击高端失败后,其一边向三四线城市撤退,一边投奔天猫弥补线下亏损。至今,其二十年建立的高端品牌已荡然无存。
同样1992年进入内地的Esprit,被认为是大陆人的时尚启蒙书:林青霞是活招牌,范冰冰、任贤齐带着保镖去扫货。2013年,Esprit迎来首个财年亏损。2017年,其关闭全球681家直营门店中的122家。
港资品牌的内地溃败,勾勒出一道清晰的路线:随改革开放进入内地,被追求高端、潮流的年轻人所追捧。然而数十年来版型缺少变化,面对GAP和H&M这样的挑战者,毫无快速反应能力。最终,港资品牌不敢推出新品,只能固守寥寥几个经典款,沦为“便宜打折”的代名词。
归根结底,港资品牌从未建立起“快速供应链”。时尚服装是一个瞬息万变的行业,没有人能预知趋势。GAP和ZARA等品牌,能用海量SKU投放门店,快速收集反馈,然后反哺工厂下大订单。其门店、网店形成了高效的反馈系统。
而真维斯等老品牌,仍在以港资代工厂的发家经验做服装。其在内地的销售暴涨,来自90年代内地贫穷落后与香港开放繁华的审美落差。一旦这种落差消失,这些品牌并无能力捕捉新的风向。至今,班尼路背后的德永佳集团,便又回到了给GAP、NIKE代工的老路上。
正如杨钊本人所说,那时180块钱牛仔裤也有人抢破头。“如今90元一条的休闲裤,款式和用料也比那时好了。”
不过,就像当初发现了内地和香港的审美落差,杨钊兄弟并不缺乏低买高卖的眼光。自1985年起,杨钊与杨勋就先后买下香港九龙尖沙咀的星光行、钟意商场、贸易广场、北京道一号等,累计获利上百亿港元。其在广州惠州建成的住宅“城市花园”,也曾获国家建设部奖项。只是这部分业务在非上市的旭日集团旗下,因此价值难以估量。
来源: 财经天下-牛耕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入驻拼多多 真维斯陷入“低价”怪圈 中国人口红利消失 真维斯下沉策略的失败 一天关闭一家店 真维斯为何被“小镇青年”抛弃? 真维斯被母公司抛弃:裁员6000多人 关店1300多家 裁员6000多人、关店1300多家 五年垮掉一个真维斯 搜索更多: 真维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