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美国的公路商店逐渐演变成了一种都市之光——便利店。
1946年,7-11在美国诞生。二十多年后,这家以标准化著称的小杂货铺,来到日本并传向全世界。
渐渐地,便利店成了一种都市的文化符号。365天、24小时营业,井然有序,提供标准化的食物。在某种程度上,它颇具工业时代气息。然而,这种索然无味的机械化,又为都市人带来了幸福。
星星点点的便利店,为城市织起了一张网。这张网,给无数都市人提供了安全感和尊严。
日本作家村田纱耶香,把便利店当作自己与现实世界的接口。凭借《人间便利店》一书获得芥川奖的她,正是通过在便利店兼职保持“既出世又入世”的状态。
便利店是极致工整的隐喻,一切规定严格遵循商业机制。但是,在这样一个人造的空间,人们的故事却千变万化、交织上演。
便利店是一间流动的人类博物馆
24小时,365天,来来去去的人,不断更新的货物,使便利店成了一座流动的都市人博物馆。
收银机的滴答作响,见证的其实是都市生活的琐碎与悲喜。
在便利店高度密集的日本,NHK曾不止一次把镜头对准了24小时便利店。三间便利店、迥异的时空,透过日常购物,却拼接出人生的百态。
2016年:大医院的小便利店
日本千叶县的一家综合医院,有一家24小时营业的全家便利店。医务人员的日常三餐,患者、家属的生活需求,寄托在这里。而他们的故事,亦在这里交汇。
糖尿病患者,在家人的陪同下购买便利店里的低热量糖果; 独自来医院治疗乳腺癌的奶奶,靠在便利店购物打发时间; 病患即将被推进手术室,紧张的家人来便利店买一份报纸。
大概,对病患和家属来说,在便利店购物,买来的是一种或已缺失的「日常感」。
而对医护人员来说,便利店亦是抚慰紧张工作的利器。
清晨六点半,一位妇产科医生带着倦态来到便利店。一口气喝掉了一瓶补充营养剂后,又打开了一瓶红牛。但面对记者,她却笑着说:“我喜欢这份工作。因为,只有我们科才能对患者说恭喜你了。”
子夜,失眠的医护人员独自来便利店溜达,转了十来分钟,只买了一份小零食。对他来说,来便利店逛逛,能好好的喘上一口气。
充斥着悲欢离合的医院便利店,亦将日本社会的老龄化问题展露无遗。
纪录片采访了一位独自在便利店外吃饭团和关东煮的老人。他的母亲已经89岁,正躺在重症监护室中。此刻,昼夜照顾母亲的他早已没了食欲。然而,他却说:“无论如何都会尽力照顾母亲,因为她活下去的意念很强。”
在日本,这种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的群体,越来越庞大。但最让人嘘唏的,还是那些独居的老人。
一位癌症晚期的老人告诉记者,早年离婚后,他一直独自生活。如今身患癌症,治疗已经不再有意义,决定回家等死。今天出院,没有亲人陪伴,只能叫来邻居帮忙。
离开医院前,他又在便利店买了一些饭团和其它生活用品。随后,他把行李装进自己的汽车。
我们难以想象,当他淡然、礼貌地和记者告别并驱车离开时,究竟怀着什么心情。
2017年:夏季CM的日本第一的便利店
每年八月,日本将举办为期三天的大型漫展(Comike)。每当这时候,旁边的LAWSON,会成为全国客流量最大的便利店。
想安心逛展,就必须在便利店提前备好装备(运动饮料、饭团和防暑贴)。因为,买心仪的作品,要提前三四小时开始排队。
而便利店也异常贴心,为了应对巨大的客流量,便利店的店员已经把最受欢迎的饭团、三明治、宝矿力水摆得满满当当。
此外,除了摆上平时不会售卖的动漫周边,他们还给饭团打了折。
对熙熙攘攘的动漫迷来说,便利店是驿站,漫画是自由的空气:
中年大叔从外地赶来,来兜售自费印刷的游戏机发展史;深夜,从乡下来的男子,喝了酒以后依依不舍地在便利店里研究玩具。
一位39岁男人在漫展上cosplay了自己喜欢的角色。漫展结束后,他会乘坐深夜巴士返回工作地。他说:“动漫让我意识到自己还活着。”
在这样的氛围中,人们懂得如何包容异己。
在便利店外,一位气质不错的治安维护员一边吃着便当,一边和记者说:
“我对动漫并没有什么兴趣,但愿意去欣赏这群异次元,因为,能有自己热爱的东西是多么好的事情呀。我自己也有特别的爱好——绳艺(人体捆绑),明年,还要去西班牙参加比赛。”
共2页 [1] [2] 下一页
易捷成中国便利店之王 中国便利店TOP70都有谁?
广州新赢家商贸有限公司优客龙进口商品便利店怎么样
超盟数据毛日宏:数据链接人、货、店、仓,AI赋能便利店精细化运营
亚马逊计划2021年前开设3000家无人便利店
邻家之后 又一家便利店被曝资金链断裂
搜索更多: 便利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