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个多月,泉州实体书店行业传来了不少好消息。
经历关店风波的泉州书城重新开门迎客,这一坚持十二年的老书店获得延续;以“复合书店”为概念的书想所在甲第巷口开张,其“以书为媒,将书店作为第三方交流平台”的运营模式和清新文艺范令市民耳目一新;风雅颂书局与上实海上海合作将书店开进楼盘的营销中心,标志着泉州民营书店首次与地产商联姻……越过寒潮的泉州实体书店,似乎正在迎来复苏。随着“新零售”时代的到来,书店的概念大大地扩展了,他们更追求空间的营造,颜值和内涵。情怀路线终究无法长久,在书店集体华丽转身的同时,他们的思考和抉择是怎样的?
营造公共文化空间
咖啡、文创、杂货几乎成为书店的标配,签售会、名人讲座或者读书会等线下活动也是书店经营的常见策略
2010年前后,在图书电商兴起、电子阅读习惯形成、商业空间租金上涨等因素冲击下,以卖书为主业的传统实体书店举步维艰,亏损、倒闭成为世界各地书店的普遍命运,国内的实体书店也无法独善其身。如今,书店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纯粹售书的书店,咖啡、文创、杂货几乎成为书店的标配,签售会、名人讲座或者读书会等线下活动也是书店经营的常见策略。
新开业的书想所将五分之一的面积留给了水吧和文创区,高大的落地窗边,人们在一方桌子前静静享受阅读时光,夜里会亮起暖橘色的灯光。从书店外面看,人们甚至会误以为这是一家颇有小资情调的咖啡馆。
人们进入书想所,需要先登上一段阶梯,拾级而上的感觉让走进书店这件事充满仪式感,在书想所创始人李艺婉看来,这些台阶象征着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不断攀爬向上的过程。门口的“阅读 思考 理想所”传达了书想所的品牌理念,脚下的水泥板上写着:“好好读书,总有个梦想在等你”,一句简短的话语让许多年轻人在此驻足拍照打卡。书想所的文艺腔调,让书店面对的不再只是买书的读者,而被泛化为对文化和知识有需求的用户。
李艺婉将书想所定义为公共文化空间,它首先是一个具有设计感的场所,可以让人轻松享受闲暇的栖息地;其次,它是一个输出文化,让人体验美与新知的社交空间。开业一个月内,书想所已经举办了新书分享会、皮手环手作课、儿童收纳整理课等活动,还请来作家舒国治签名售书,几乎场场爆满。在平日里,书想所则像一个家庭和工作场所之外的“第三空间”,家长带着小孩在亲子绘本区阅读,学生在水吧区看书、自习,而公共空文化空间营造的目的就在于让读者停留——每多停留一分钟,便意味着多一分消费的可能。据李艺婉介绍,新开张的第一个月,水吧的收入超过了书籍的销量。
重新开业的泉州书城正在酝酿十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重装。重装之后的泉州书城将褪去这家老牌书店十年未变的风格,格调更偏于简约的现代风,符合大众对书店颜值的需求。泉州书城将开辟出一块约250平方米的区域作为水吧和活动区域,比现在水吧的面积足足翻了一倍。这块区域还将打造为泉州首家24小时书店,深夜不灭的灯将点亮城市的精神之光。“未来泉州书城会做一些专题活动、读者沙龙等,进一步提升书店的体验感”,泉州书城总经理颜明说道。做足体验感,将是泉州书城下一步改变的核心。为此,泉州书城还将上线一套智能购书系统,读者可以在手机上下单购书,享受送货上门的服务。颜明介绍,泉州书城会更像一个公共文化空间,年轻人更愿意进来逛,书城将被赋予更多的社交功能。
这种对书店空间的经营意识在国内最早来源于诚品书店,诚品书店一开始就表现出跨界经营的模式,注重书与人的互动方式。1989年在台湾开第一家店时,诚品就引入英国的瓷器、法国的画作等商品,将它们跟图书交叉摆放,称之为“生活风格”类别。
福建风雅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连真表示,书店在塑造文化空间上有其优势,书籍类别的多样化,使得书店可以延伸出很多与生活相关的议题。比如,烹饪类的书籍可以延伸到厨房用具,茶类书籍可以延伸到茶具。除了书里提到的商品,还可以延伸与书相关的活动——比如手作、教育分享等,其目的都是让人不一定因为“要买书”才走进书店。 共2页 [1] [2] 下一页 实体书店渐成大商场“标配” 复合型经营模式将是趋势 出版人眼中,实体书店的核心价值在哪儿? 报告显示实体书店市场负增长 你还在书店买书吗? 图书价格上涨30% 实体书店要收门票了 北京大力支持实体书店发展 2020年打造200家特色书店 搜索更多: 实体书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