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什么阶段到底干什么事
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主营业时段,我们可以称之为“本职”,而延伸出来的新营业时段可以称之为“兼职”。
当“本职工作”还没做扎实的情况下,就开始着急做“兼职”,脱离原有的模式去创新;或者在模式尚未成熟、规模尚未建立、产品尚未精细的情况下,一味贪多求快,最终往往得不偿失。
所以全时段经营到底要不要做,要看你处于什么阶段,这个阶段的关键矛盾是什么,不可舍本逐末。
全时段营业的依据是什么?
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要做全时段?鹿鹿认为,并非为主观需求驱动,而是被客观的餐饮消费行为改变所驱动。
1,就餐时间界限愈发模糊
生活方式转变,带来的就餐方式改变。
以前我们对每一餐的用餐时段,划分非常清晰,生活具有规律性。但现在,你可以把从早上6:00到中午11:00都划分为早餐时间,或者干脆吃个早午餐。这就给餐厅提前或延长单一营业时间段,提供了基础。
2,碎片化的餐饮消费
小餐顶替大餐,带来碎片化的餐饮消费。
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改变了原有的“吃饭套路”,TA们将一整天的就餐行为,分散在各个时间段。我们联想一下:早上吃个包子,午饭前吃点酸奶,中午吃个沙拉,午休后啃点鸭脖,晚饭吃碗粉,刷剧吃着水果,宵夜来个火锅……这种碎片化的需求,也就需要餐饮的更长时间覆盖。
3,反时段产品被接受
不是应时而食,而是应心情而食。
传统饮食精神中包含着,不时不食的饮食习惯,不止是应季而食,也包括应时而食。比如早餐——豆浆稀饭,正餐——粉面饭,宵夜——点心糖水,大概每顿吃什么心里会有个数。但是现在对每餐吃什么并没有刻意讲究,反时段产品——比如深夜吃肠粉豆浆,一天三顿喝粥,都成为可选项。这使一些产品突破了营业时间的限制,变成了多时段产品。
4,场景转化的背后是需求变化
餐厅想的是经营时间,顾客想的是消费目的。
上周鹿鹿去海底捞吃饭,跟服务员聊天,我问:后半夜谁还来吃火锅?服务小哥狡黠地笑了笑说:10点以前来的客人,都是来吃饭的;10点以后的客人,很多是来喝酒的。想想也是,三五好友喝着啤酒神侃、几个大学生围坐打排位,火锅、空调、西瓜、wifi、小吃还有不错的服务,也挺惬意。全时段、好环境、好服务、平价不贵……这后半夜的经营,并不靠海底捞的策划,而是对应了城市人的某些需求。
参某说
最后,全时段经营这件事,大家的探讨其实从挺久前就开始了。最近一夕火热,心动者众,但还是需要回归理性,先多理解、思考,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才是最好的。
(来源:鹿鹿餐饮大白话 王鹿鹿) 共2页 上一页 [1] [2] 90%的餐饮老板都忽略了,企业能否干大取决于3大效率 雀巢71.5亿美元获得星巴克零售和餐饮产品永久性许可 高达10.26亿!今年最吸金的餐饮品类是什么? 网红餐饮品牌关门越来越快,网红是诅咒? 餐饮赋能赛道 未来行情会怎么演绎? 搜索更多: 餐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