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速扩张而倒闭的餐饮品牌,有例为证的当属金钱豹了。从2003年进入内地市场以来,金钱豹发展迅猛,并在2011年3月提出“3年内将门店拓展至40家,年营业收入30亿人民币”目标,计划在当年下半年赴港上市。
但几经周折上市无望后,持续亏损的金钱豹先后转手卖给安佰深、嘉年华国际,还因欠款被供应商告上法庭,直至2017年7月金钱豹翠微店停营,金钱豹就此宣布正式死亡。
虽然金钱豹倒闭也与经营模式老化、内部管理混乱有关,但在成本失控下的盲目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是其走向末路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今年准备开设180-220家新店面的海底捞,其扩张规模远在金钱豹之上,想要“稳中求胜”,或只能依靠超强的管理运营能力,以及上市之后不可预期的资本市场表现,迎来下一个高速发展期了。
呷哺多元布局,海底捞火锅龙头地位受挑战
据Frost&Sullivan报告,2017年,中国有60万家火锅餐厅,2022年预计达到89.6万家。海底捞所处的火锅行业,竞争日趋白热化。
这其中,最具竞争力的,当属被称为“火锅第一股”的呷哺呷哺。从2014年上市至今,呷哺呷哺一直保持快速稳定增长。
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8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2.02亿元、24.25亿元、27.58亿元及36.64亿元,净利润则分别为1.41亿元、2.63亿元、3.68亿元及4.20亿元,虽然营收及利润跟海底捞差距较大,但可以看出其利润呈逐渐攀升态势。
另一方面,呷哺呷哺的门店数量远超海底捞,2016年店面数量为637家,而截至2017年末,店面数量就达到738家,仅一年时间便扩张百家店,预计2019年将突破1000家。
股价方面,呷哺呷哺从发行价4.7港元到最高价17.50港元,上涨了3倍之多,截止发稿之时,其收市股价报于12.92港元,在破发潮严重的港股市场表现相当不错。资本市场的良好表现,促使呷哺呷哺开始向中高端品牌市场发力。如2016年推出高端火锅品牌“凑凑”,客单价130元,高于海底捞100元左右的客单价,意欲撼动海底捞行业地位。
2017年6月,呷哺呷哺宣布向轻正餐转型,并推出“火锅+茶饮”的新商业模式,根据2017年业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呷哺呷哺一共新开了155家门店,其中呷哺呷哺餐厅有136间,凑凑餐厅有19间,而截至今年6月,凑凑餐厅增加到26间。
从2018年1月份开始,凑凑总体上实现了损益平衡,按照凑凑官方说法,除去2018年5月开始试营业的3家门店外,其余23家均已实现单店盈利。业内人士称,这比预想的运营状况要好很多,凑凑走中高端产品路线,将与呷哺呷哺的低端产品路线形成协同效应,未来呷哺呷哺的营收未必会比海底捞差。
随着海底捞9月“入港”,“火锅双雄”又将迎来一番争斗,谁能最终胜出,还需时间给出答案。
来源: 钛媒体-资事经纬 共2页 上一页 [1] [2] 海底捞IPO背后:3年负债增18倍 上月15店查出问题 海底捞9月中旬上市:中餐NO.1距离千亿市值有多远? 海底捞上市背后的股权恩怨 海底捞将在下周申请在香港IPO 募资10亿美元 计划9月赴港IPO的海底捞面临三大挑战 搜索更多: 海底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