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公开资料显示,全时便利350家可比门店的年度整体销售额约为12亿元。以20%至30%的便利店综合毛利率计算,其年利润约为2.4亿元至3.6亿元。按照行业平均水平估算,进入杭州、成都等城市的资金储备保守需要5000万元。要想做到200家门店,实现总部+门店盈亏平衡,则需要两亿元左右。
支持全时便利在一年内布局10座城市的资金来源,主要应来自于股东复华集团。以复华集团旗下主要资金储备池——复华资产的资金管理规模来看,10亿元是其短期内能够腾挪的资金上限。
此外,据工商资料显示,目前分别有三个机构直接持有全时便利股权,分别是复华卓越出资2亿元,占股88.56%;河北瑞晨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出资1730万占股7.66%;深圳市九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出资851万元,持股3.77%。
资本面收紧 便利店业态回归“慢生意”
全时便利并非孤例,它在发展中遇到资本加持,开始加速扩张,实际上反映出近两年来便利店业态的常态,即借助资本效应做规模,希望能够快速切分市场格局,成为引导便利店大势的行业寡头。
尤其是今年以来,红杉资本、春晓资本迅速拿下六七个便利店项目,使得不好原本持观望态度的资本不再冷静,它们急于寻找便利店界的“种子选手”,并在幕后推动便利店业态整合。
这使得整个行业躁动不安,品牌频现跨域去扩张,本地化壁垒加速消亡。例如本土便利店巨头美宜佳于6月7日宣布即将进驻上海,江苏、浙江、贵州、海南等地,意图完成其华中、华南、华北的市场布局。
整个行业似乎开始“疯狂”,就拿员工挖角来说,除五险一金以外,武汉区域一个店员月薪已经被吵至4000元以上,店长工资则在1万元以上。
但随着国家相关政策收紧,资本加持下隐藏的高风险开始显现。据公开资料显示,某资本旗下几家P2P平台均出现了问题,这导致接受该资本投资的多家企业受到影响。
一位不愿具名的零售业高管告诉《第三只眼看零售》,近期宣布获得上述资本投资的企业,大多会面临资金难以及时到账等问题。如果融资款项不到位,公司发展或将面临资金困难,原定计划无法很好完成,规模效应难以如期达成等困难,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邻家便利即是近期发生的极端案例,由于其实际控制者善林金融被查封,导致邻家便利一夜之间关闭全部门店。这瓢为便利店经营者泼下的冷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行业回归理性。邻家便利也在告知函中表示,三年以来,“公司处于发展阶段,尚未真正实现盈利,依旧需要投资方注资经营,靠店铺自身销售收入仍然入不敷出”。
换句话说,即便有资本进驻,便利店想要盈利,单纯依靠快速开店基本不可能做到,更多还是在于运营功夫。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零售行业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便利店个数超过10万家,日均销售额为4936元,相比2016年提高了10%,但增幅下降。
便利店业态依然是一门“慢生意”,一些依靠自我造血活下来的企业,即便面临行业动荡依然能够维持业绩增长。例如红旗连锁8月18日发布2018半年报称,公司2018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6.16亿元,同比增长5.34%;利润总额1.78亿元,同比增48%。
《第三只眼看零售》认为,便利店操盘者应该从供应链、商品、运营能力等方面扎稳基本功。这是便利店企业谋求自身发展的重要倚仗,即便未来需要与资本谈判,也能成为占据有利位置的筹码。
来源: 《第三只眼看零售》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全时7月全国新开75家店 单月开店数创历史新高 全时便利店宣布进入长沙 计划同开6店 万福客进口食品加盟便利店,三位一体全时空的购物体验 全时携手《中国食品安全报》 开展“守护食品安全 全时全国在行动”活动 全时七周年庆销售额环比大涨70% 多店日销突破10万元 搜索更多: 全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