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缺乏监管是最大弊端
吴景明,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从2009年便开始研究预付消费卡问题,是中国最早涉足这一领域的学者。他表示:“这个钱进入企业腰包以后,它的用途实际上是没有人去监管的,就当自己资金去用了,可以说是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但是如果它拿到钱以后,没有按照约定提供商品或服务,那实际上就是一种自融,就是非法集资。”
吴教授认为,缺乏监管是预付消费卡最大的弊端。一位三鼎公司前经理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承认,这个模式能让公司回笼资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资金流向缺乏监管,稍有闪失就会出问题。
吴景明说:“我一直呼吁,要由第三方全额托管,但是咱们现在即使是预管,就是放在银行账户预管,也不是全部的,按照规定是按比例的。尽管预管了,但是一大部分还是自己支配的,还不能避免它滥用资金,甚至卷款而逃。”
三鼎客户和员工买卡的钱到底去哪了呢?记者多次联系三鼎家政董事长任富强,但其始终不接电话,短信、微信也都不予回复。
上海杭州等地出台相应规定
三鼎家政的垮掉揭开了一个行业秘密:理论上任何商家都可以发售自己的预付消费卡,但由于缺少有效监管,导致用户资金进入企业腰包后听之任之。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曾经就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实施情况做过检查,并在检查报告中发出警告,预付卡消费存在一定风险。一是发行预付卡的企业量大面广,涉及资金较大,个别商家利用其变相融资、集资甚至诈骗;二是约定不明导致服务缩水。正因为预付消费卡的先天不足,因此为后天埋下了祸根。近年来,预付消费卡投诉量持续上升。
上海市单用途预付卡协会执行副会长范林根表示:“2017年应该是12000多件,涉及到的企业是6700家左右,涉及到关门的企业应该是在2100家。”
三鼎家政一夜之间关店停摆,留下数以千计的无处退卡的用户和被拖欠工资的员工。类似的商业模式和潜在的陷阱却在我们身边屡见不鲜。针对这样的问题,上海、杭州等地纷纷出台了本地的管理规定。上海还将在年内建立“单用途预付卡服务平台”,将相关人员和企业纳入到这个商务诚信平台,而失信的企业和个人则将被列入黑名单。
来源:中新网 共2页 上一页 [1] [2] 加拿大最大咖啡连锁店蒂姆霍顿将在中国开1500家门店 连锁店突现关店潮:预付卡办卡套路深 储值需谨慎 儿童乐园、健身房等连锁店现关店潮 预付卡套路多需谨慎 连锁店突现“关店潮”:办卡套路深 储值需谨慎 从单店、连锁店到品牌店 怎么打破餐企三道坎的壁垒? 搜索更多: 连锁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