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章资本创始合伙人翁怡诺认为“新零售的核心是流量获取”,其实,这也适用于时下的百货店,流量经营已成为新朝代百货店必备的基本功。
一
流量衰减,百货困局的病根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字:2017年1-6月份,限额以上零售企业中的超市、百货店、专业店和专卖店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6.3%、5.8%、10.0%和7.4%;2018年上半年,这组数据变成7.4%、4.6%、9.5%和6.2%。
显见,百货店增速不仅在实体零售中垫底,而且还在进一步减弱。实际上,从2013年开始,百货的“黄金时期”就已经一去不复返,百货也一直是“关店潮”的“主力军”,是线下零售的“重灾区”。
为什么以时尚著称的百货店成了“传统行业”?为什么王府井、银泰等百货巨头纷纷去百货化、致力于做综合服务的全零售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流量的衰减,客流剧降、销售下滑成为很多百货店难言的痛,这也是百货行业持续边缘化的根本原因。
百货店的流量怎么了?都去了哪儿?
首先是被购物中心分流。
百货店最厉害的对手不是电商,不是新业态,而是购物中心。我国早已成为全球购物中心建设最为活跃的市场,购物中心“井喷”热潮来势汹涌。截止2016年底,全国大中型购物中心数量就超过4000家。中购资讯预测,到2025年中国购物中心数量将突破10000家,8年内数量再翻一番。
购物中心越开越多,越开越大,跨界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对百货店的冲击也越来越凌厉。数万方的餐饮美食、几万平的儿童乐园早已是标配,超大型海洋馆、美术馆、赛车道、运动场也屡见不鲜,与各种体验花样百出的购物中心相比,百货店的创新太少、速度太慢,二者之间的竞争,无异于“小米+步枪”与“飞机+导弹”的较量。无疑,购物中心强大的吸客能力是吞噬百货店流量的最大黑洞。
其次是电商冲击。
我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电商市场,电子商务早已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且还在以数倍于实体零售的速度增长(今年上半年,网上零售额增长30.1%,远高于社零总额9%的增速)。基本上,百货店经营的所有商品,都可以在线上很方便地买到。
过去,电商一度是低端的代名词,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连汽车、奢侈品都选择网购,其巨大的冲击还在进一步扩大和加深。
最后是各种新业态的跨界打劫。
各种新业态、新零售层出不穷,人们的消费口味也越来越多元化。一定时期内,人们的消费支出是有限的,这里支出多了,那里的消费肯定就会减少;选择越来越多,走进百货店的机率自然就越来越少。
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百货店自身的不足。
比如定位雷同,布局千篇一律,一楼化妆珠宝、二楼女装女鞋、三楼男装男包、四楼运动户外几成定势;过于追求坪效、大面积的商品经营致使购物环境、消费体验普遍欠佳,加之推广手段传统,所谓营销也多以满减、买送等简单粗暴的促销为主,与消费者需求脱节,丧失了对年轻消费者的吸引力。
当前,购买力年轻化、时尚化是趋势,不仅年轻人越来越追求新潮体验、品位调性,就连中老年群体也越来越“潮”,商业零售的年轻化、时尚化、生活方式化、泛娱乐化方兴未艾,追逐品质、个性、小众、便捷、偏爱服务型消费、文化类消费、精神层面消费的拥趸也越来越多,无论是国际大牌、国产品牌,还是商场、超市、专业店,都言必称“生活提案”,“无生活方式不商业”几成铁律。
在急剧变化的面前,百货店老态尽显、疲态尽显,不仅远远落后于新兴购物中心,就是与一些科技感、现代感十足的新零售超市相比,也显得有些落伍。对那些还在跌跌不休中挣扎中的百货店而言,这是个不折不扣的“最坏的时代”。
二
颠覆重构,重焕流量活力
客流下降的实质是供应过剩而顾客资源相对紧缺,而商业零售的本质是“人的生意”,流量就是动力、资源和财富,流量不足的品牌没有生命力,缺乏流量的商业没有竞争力。
尽管百货店的流量困局很大程度上缘于购物中心分流、电商冲击、新业态蚕食,但这些都应归结为客观因素,非企业力量所能改变,百货企业能做的只有改变自己,“鸡蛋从内部打破才是生命”。
百货店唯有自内而外地系统性创新,颠覆重构、重生再造,才能从根本上突破流量困局,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面积其实不是障碍,上海巴黎春天淮海路店仅有2万余方,K11购物中心不到4万方,百盛优客也只有4.5万方,都改造得非常成功。
其一,重新找准定位
时至今日,除了那些超大型综合体外,很少有零售门店能够做到全品类经营、全客层服务,在城市多商圈发展的格局之下,核心商圈的辐射力逐渐下降,市场细分也越来越专业化、精细化,零售门店精准定位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
所谓重新定位,就是结合行业趋势、消费变化、竞争格局,重新找准门店的目标消费群体,集中力量和资源,为这一特定的目标群体提供生活方式解决方案。这就需要百货企业对门店所处商圈进行全面调研、准确把握,坚持因地制宜、因店制宜、因时制宜,认清自己的优势和短板,看清主要竞争对手的长处和特色,扬长避短,有取有舍,找准自己的生存空间,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从打造差异化、特色化出发,使门店的价值最大化,这是避免顾客老化、客群断层的第一步。
定位就是门店的“价值观”,不同“价值观”会造就不同气质、适应不同受众的百货店,比如北京SKP以高端奢侈的特色满足高端消费群体,上海百盛优客主打潮流时尚迎合年轻消费群体,欧芮百货以精致时尚为年轻女性代言,这些门店都找准了自己的目标群体,亮出了自己的名片标签,走出了差异化的特色之路,所以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集客力。
“价值观”越突出,目标群体找得越准,个性化标签越靓丽,吸引流量、制造流量的能力就会越强;反之,不切实际地追求“大而全”“一站式”,奢望做所有人的生意,最终往往谁都不愿来。
共3页 [1] [2] [3] 下一页
金鹰商贸拟6400万出售常州凯悦中心百货店运营项目
扎根客户的饰品百货店加盟生活购物馆, meet the beauty要做独特新物种
坐拥中国最赚钱百货店 陈军率鄂武商A“闯荡”现代零售
日本百货店首次单月总销售超300亿日元 外国游客消费增长
新世界百货、北京SKP等百货店押宝自营品牌吸客
搜索更多: 百货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