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北京便利店这么少?
1996 年7月,上海第一家罗森开业,广州的第一家 7-11 便利店也差不多是同一时间,然而直到2004年,日本第一大便利店7-ELEVEN才进入北京。
因为发展时间较短,不同便利店在上海、广州的“全民性”,更常光顾北京便利店的,多是年轻人。
▲上班族是北京便利店的主力
开在北京金台路附近的一家便利店,店员说他们虽然紧挨着密集的居民区,但平常过来买东西最多的还是上班族,早晚上下班,过来逛一圈,买点吃的,捎带着买些其他的零食或者日用品。
那些上了年纪的叔叔阿姨,来的比例小很多,他们觉得便利店的东西太贵,更愿意周六日去附近的超市里或者旁边的小卖部,他们和小卖部的人很多都认识了,可能也觉得比较亲切吧。
本身起步就晚让北京在便利店发展上已经输在了“起跑线”,再加上还有许多限制因素,北京的便利店始终没能赶上上海、广州的发展水平。
有人将不利于北京便利店发展的条件总结为“三个半”:半条街、半年、半天:
因为北京的路面极宽极长,总让人一眼望不到边,想要过条马路,往往要下地道、上天桥,有时候看到便利店就在街对面,但走过去得花个十几二十分钟,也就懒得过去了。可上海、广州不一样,马路弯弯绕绕,道路比较窄,想要去街对面便利店逛一圈,非常方便。
▲广州上下九步行街广场上聚集了多家便利店
北方冬天冷,人们回家之后很难愿意出门,到了冬天,便利店的生意要比平常差不少,所以被大家称为“生意只能做半年”。
北京的居住、工作、商业三个部分分得非常明确,距离也都比较远,最繁华的国贸、三里屯附近商圈密集,但是住宅较少,人们白天工作、购物之后,晚上就会离开这些地方。
而对于回龙观、天通苑这些住宅区,又基本只是个睡觉的地方,白天空荡荡的,只有晚上人们才缓慢地回来,也就是说,不论是商业区还是生活区,便利店生意好的时段也就半天。
▲深夜孤独的便利店
这一点,开在北京希格玛公寓后面的便利店小哥深有体会。因为附近有很多公司,刚开业的时候,这里人特别多,队都排到店外了。但是过了这段时间,就只有周一到周五的中午人比较多。
周六日两天,人流量非常少,零零散散地只有过来加班的或者附近公寓楼里的住户买些关东煮、盒饭之类的。
▲便利店午餐
最重要的是,在全国的其他地区,便利店只需要向食品药监局取得食品流通许可证,就能售卖关东煮、盒饭等食物,可在北京却要求便利店同时具备食品流通许可证和餐饮服务许可证。
尽管现在的相关规定已经有所改善,相关部门不再像要求餐饮企业一样要求只售卖简餐的便利店,但是不能完全地售卖关东煮、便当这些“鲜食”,便利店的特色也就无从体现,和一般的小卖部没有特别大的区别,赚钱也不是那么容易。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北京进一步宣贯连锁便利店行业规范 提升服务质量 北京早餐新格局 中西式连锁、便利店成主流渠道 邻家便利店开价超过10亿寻找接盘方 长沙便利店市场进入爆发期 新型便利店不断涌现 达州1985便利店老板疑似玩失联 40多家供货商维权 搜索更多: 便利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