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新零售的代言人
无论是调性升级的奶茶店,还是自降逼格的互联网咖啡店,都披着新零售的闪亮外衣进行宣传,但到底谁更具备新零售的特性呢?
新零售的概念由阿里在2016年10月份云栖大会上提出,紧接着11月份政府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可见无论商界还是官方都认为实体零售行业转型势在必行。对于新零售的看法,二者都提出了线上线下融合,结合物流和信息智能化等方向。
根据今年《阿里研究院新零售研究报告》的最新定义,新零售是指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的泛零售形态。可见,数据驱动是新零售的核心,而大数据是未来方向也成各界共识。就这一核心而言,无疑互联网咖啡更具备优势。
奶茶行业的消费升级,虽然在消费体验上下了功夫,但依旧没有摆脱传统零售的路线,无论产品、服务还是环境场景,星巴克等连锁咖啡店都已经做到了极致。而唯一能建立数据库的会员系统,奶茶店也只能拿到线下的数据,线上普遍依托于外卖平台,无法通过线上系统抓取消费数据,并和用户产生互动。
说白了,大部分餐饮行业的线上外卖无非是给美团们做了嫁衣,丰富了人家的数据库。
餐饮行业是众所周知的竞争壁垒低,尤其是连锁品牌更依托于规模化的市场扩张,如果不依赖于加盟去赚加盟商的钱,想靠直营建立品牌占领市场,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背后终究还是资本的角力。大家都在同一个赛道上竞争,注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厮杀战。
互联网咖啡的介入方式,并非单纯的新模式新玩法,本质上是基因的革新;也并非只想在潜力庞大的咖啡市场分一杯羹,所图还在于占据未来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其关键就在于绕开了外卖平台,自建线上点单入口,和三方物流建立独立合作关系。因此可以直接抓取用户消费数据,建立精准到个人的数据库,再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围绕用户需求提供服务。
以瑞幸咖啡为例,一面大肆开线下门店,一面构建线上外卖系统,看似只是多了线上业务,补贴式的营销推广还丢失了传统咖啡店所具有的调性。那如果传统咖啡品牌及时跟上线上外卖,是否就能让它白忙一场呢?比品牌,比资金,比产品积累,比文化积淀,瑞幸丝毫不占优势。
就在8月2日,感受到危机的星巴克终于作出反应,牵手阿里,在上海宣布达成全面战略合作。星巴克将借助饿了么的配送体系,作为回馈也会奉送自己700万的会员信息。选择在这个时间点和阿里合作,高调宣传的背后,不免有迫于形势的无奈。
作为咖啡业头号种子的星巴克,99年进入国内,目前已开店超3400家,对中国咖啡市场的教育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星巴克始终有两大坚持:一是定位中高端,走凡勃伦路线建立品牌和拓展市场,只在400万人口以上城市开店,从未设立子品牌进行下沉切入大众市场。二是专注线下消费场景,即便电商和外卖如火如荼,依旧以门店为主,不断做重做深。
有趣的是,星巴克一直没做的,恰恰就是互联网咖啡正在做的,某种意义上,互联网咖啡是踩在星巴克肩上入局,但又做了更具开拓意义的革新。星巴克一步一步打下的江山,没有被同类竞品威胁到,却遇上了门口的野蛮人,野蛮人还拿着新式武器。
现在星巴克也拿起了同样的武器,对战结局尚未可知。但针对于星巴克和阿里的牵手,瑞幸的反应却十分淡定,其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郭谨一给出了如下回复:
所以瑞幸咖啡为什么直至今年7月份才启动A轮融资?在此之前都是团队自掏腰包烧掉10个亿,开了600家门店。其底气就来源于自身商业基因的自信,以及对于咖啡市场潜力的看好。数据采集和分析,也最有可能会成为餐饮行业真正的竞争壁垒。
至于新型奶茶店和互联网咖啡,到底谁更具有新零售的基因,现在应该一目了然了。
无论是奶茶的消费升级还是咖啡的消费降级,一个着眼于当下,一个看重于未来,都是自由市场的模式革新和边界扩张。对于消费者而言,激烈的市场竞争反倒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喝奶茶还是喝咖啡,点外卖还是坐店喝,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作者: 品途商业评论-互联网视阈 来源: 新芽 共2页 上一页 [1] [2] 餐饮周报:星巴克阿里合作 瑞幸咖啡进军轻食市场 2000家!瑞幸野蛮开店会否加速星巴克“中年危机”? 星巴克抱上阿里 瑞幸的咖啡店要打水漂了? 星巴克、瑞幸、连咖啡在新零售三岔路口分道扬镳 “高性价比”抢市场?瑞幸咖啡宣布年内开店达2000家 搜索更多: 瑞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