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奶茶品牌的遍地开花,咖啡的市场要安静许多,如果没有瑞幸和连咖啡的搅局,以星巴克、Costa、Coffebene、麦咖啡等几大品牌形成的“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继续维持下去。
升级的奶茶和降级的咖啡
市场因需求而变化,对新需求的捕捉、挖掘和对应的产品创新,就会衍生新的行业或者导致现有行业的革新。无疑,奶茶和咖啡行业的变化都属于后者,但在玩法上,二者互取所长,最终也会在一个战场上交锋。
奶茶的动作要更快些,早在15年,以喜茶和奈雪の茶为代表的新型奶茶店就已开始布局,在产品和环境上进行升级。在以Coco和快乐柠檬等街店为主导的奶茶江湖上,很快掀起了腥风血雨。喜茶和奈雪の茶都被冠以“网红奶茶店”的称号,何谓“网红”,即颜值和调性的拔升,背后是设计美学的塑造。
本质上而言,行业升级的核心在于赋予奶茶饮品之外的附加价值。新型奶茶店试图通过产品和环境的包装来塑造品牌的质感,构建文化属性,加深情感粘度。这明显是向咖啡店靠拢的节奏,抛开产品属性不谈,从店内装修质感到客单价,走轻奢路线的奶茶品牌已不断逼近连锁咖啡店。
相较于奶茶店,咖啡店更具有天然的文化气息,经过文艺青年的传播带动,咖啡店在人们心中是休闲、浪漫、慵懒的文艺气质。随着星巴克、Costa等大型连锁品牌的推广,咖啡店也具有了时尚、商务的人群认知。加上咖啡店较高的价格过滤,让人们在泡咖啡店的过程中,也获得了身份归属和社会地位自我认同感。
文化属性赋予的品牌价值和客户粘度,正是升级中的奶茶品牌所需要的。而奶茶店的大众消费属性,也是互联网咖啡想要的亲民感。
“互联网+”的潮流已袭来好几年,为外卖而生的餐饮店数不胜数,咖啡行业最近才赢来了瑞幸和连咖啡的破局。这是咖啡行业反应迟钝吗?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咖啡消费市场的特性——以场景化消费为主导。在茶饮文化为主导的中国,咖啡这个舶来品还不足以成为大众日常消费品,于是咖啡消费分裂为两大类市场:一个是以主打文化场景的咖啡店,一个是主打功能性饮品的速溶咖啡。
随着饮品文化的多元化,奶茶、果汁、酸奶等早已成为随处可见的大众消费品,但咖啡店依旧沿袭了其较为高冷的格调,动辄30以上的单品价格也将一大部分消费者拒之门外。
互联网咖啡要做的,就是打破原有的市场边界。连咖啡单品咖啡定价20元左右,瑞幸为24-27元,二者的定价既承接了原有咖啡消费者,又开拓了更为大众的消费人群。外卖推广在某种意义上剥离了传统咖啡店文化场景的属性,进一步凸显咖啡作为普通健康饮品的功能属性。补贴赠饮式的营销,更是模糊了咖啡与奶茶的调性差别,更具大众消费品的亲民感。
卖奶茶的不想只卖奶茶了,卖咖啡的想普及更多的人群,升级与降级终于走到了交叉区间,饮品行业的混战才刚刚开始。 共2页 [1] [2] 下一页 餐饮周报:星巴克阿里合作 瑞幸咖啡进军轻食市场 2000家!瑞幸野蛮开店会否加速星巴克“中年危机”? 星巴克抱上阿里 瑞幸的咖啡店要打水漂了? 星巴克、瑞幸、连咖啡在新零售三岔路口分道扬镳 “高性价比”抢市场?瑞幸咖啡宣布年内开店达2000家 搜索更多: 瑞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