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零售老板内参》获悉,无人便利店品牌“Easy Go未来便利店”已完成A轮1.2亿元融资,投资方为香港最大的食品集团四洲集团和RC集团。沉寂多时的无人便利店行业,再次迎来一笔巨额融资。
Easy Go创办于2017年初,彼时无人便利店正站在风口上,大批创业者涌入该赛道,Easy Go也在2017年拿到了三笔融资,分别是;2017年6月500万种子轮融资,9月浙江易坤创投和深圳永田合投共同参与的2000万元天使轮融资;10月时代地产集团的数千万元战略投资。短短五个月时间完成3轮融资,Easy Go初露锋芒。
但在无人便利店风头正盛之时,Easy Go绝对算不上第一梯队,因为在去年9月Easy Go刚落地了几个无人盒子的时候,缤果盒子已经宣称有158个盒子了。
没过多久,风口变了。2017年底无人便利店的声音迅速变小,不仅仅因为无人货架兴起,抢了无人便利店的风头,更因为无人便利店负面缠身,如难以规模复制,被有关部门叫停等,因为这些待解难题,资本开始变得谨慎,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唱衰无人便利店。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Easy Go仍拿到了1.2亿元A轮融资,颇具“逆袭”的味道。
《零售老板内参》获得的最新信息,Easy Go点位数超过100家,覆盖区域除了广州大本营外,还进驻了深圳、成都、重庆、北京等。
Easy Go会成为无人便利店行业的大黑马吗?“逆袭”对于整个无人便利店行业又意味着什么呢?
1、开店超100家,Easy Go为何坚持“无人盒子”?
《零售老板内参》在去年9月曾率先报道过Easy Go的模式,其主打“无人盒子”形态,盒子面积为15平米,店内主要以进口的饮料酒水和食品为主,SKU数为500,主要进驻场景是社区。
Easy Go联合创始人王牧牧介绍,截至目前,Easy Go单店日流水保持在800-1000元之间,无人盒子总造价也稳定在了8万元。随着入驻城市的增多,Easy Go在华东、华北也都建立了分公司,由各地分公司负责当地盒子的运营以及供应链搭建。
在无人便利店行业,Easy Go主要有两个坚持。第一是坚持用“盒子”形态做无人便利店,第二是坚持做社区场景。虽然这一模式在过去一年遭到很多非议,但Easy Go似乎要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们的无人盒子还是有市场空间的。
之所以采用盒子模式,是因为Easy Go主要进驻的是社区场景,在社区内,盒子的形态更好搭建和复制。一般来说,Easy Go都是把工厂生产出来的无人盒子,直接运送到小区内。
Easy Go较少进驻商业区,在王牧牧看来,创业公司精力有限,能专注把社区这一场景做下来就很不容易了,涉足场景太多恐怕得不偿失。从Easy Go今天的成绩来看,他们的打法似乎没有错,并且因为长期专注于社区地产,Easy Go与诸多地产商达成了战略合作,其中时代中国就是Easy Go的战略投资方。在地产资源方面,Easy Go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竞争力。
那么,社区场景是否真的适合无人便利店?曾有人质疑,既然用户已经下楼,为什么不多走几步去社区周边品类更丰富的便利店呢?相比于品类有限的无人店,传统便利店或者社区店似乎更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这也让人们一度怀疑,无人便利店可能是个伪命题。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王牧牧认为,无人便利店在社区的需求是真是存在的,关键是要选择合适的社区入驻。
“并不是所有社区都适合无人便利店,一些规模较小,周边又有很多便利店的社区,就不适合无人便利店的布局。”
据了解,经过过去一年的运营,对于什么样的社区适合开无人便利店,EasyGo已经有一套详细的指标进行衡量。对此,王牧牧谈了在广州市社区布点的一些感受。
截至目前,Easy Go在广州的点位数已经超过50个,因为市中心房价高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城郊买房,于是城市周边人口迅速增加。与此同时,城郊一些大型社区的基础设施却很不完善,例如一个入驻1万人的大型社区,即使门口有便利店,小区居民走到便利店也还需要十分钟时间,更不要说便利店分布较远的社区了。在这种情况下,距离用户更近的无人便利店无疑具有优势。
所以,对于一些规模较大,但用户到周边的便利店仍需要一定时间的社区,或者配套设施不健全的社区,无人便利店还是有市场的。并且随着城郊人口的增多,王牧牧认为这样的社区并不在少数。
不过,无人盒子的牌照问题依旧是待解难题,但Easy Go也在与政府相关部门、地产商积极探讨解决方案。从Easy Go目前铺设的盒子看,被相关部门叫停的情况很少发生。
共2页 [1] [2] 下一页
传缤果盒子北京卷土重来:将开300家无人便利店
“缤果盒子”24小时智能无人便利店落户河北古冶
缤果盒子亮相京交会 无人便利店将落户大兴
无人便利店或将逐渐对中小玩家关上大门
无人便利店是否会重蹈无人货架覆辙?
搜索更多: 无人便利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