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人、货、场”的关系重组,连咖啡把“人找咖啡”变成了“咖啡找人”,小步快跑地俘获了大批粉丝。
为了“区区5杯”的生意
一众品牌打得“头破血流”
咖啡作为现代饮食文化的象征之一,在全世界拥有数量庞大的顾客群体,而在中国,它还远远称不上是日常饮食的必需品。
数据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平均每人消费的咖啡小于5杯/年,即使在一线城市,这个数字也不过20杯左右。同时,北美和欧洲国家人均咖啡消费大约是400杯/年。
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给了咖啡消费增长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由精品咖啡概念引发的咖啡业第三波浪潮,已经席卷到中国。
但这似乎并不能完全解释,为何近几年,中国的咖啡市场变得充满了火药味。
尤其是今年以来,先是前一段时间,瑞幸咖啡起诉星巴克涉嫌垄断;最近,肯德基也新开精品咖啡品牌COFFii&JOY……一场中国咖啡的军备竞赛已经展开。
咖啡之争
争得是打开下一个消费市场的金钥匙
随着经济环境、消费人群、产业技术的变迁,中国所有的商业业态都面临着变革,从线上到线下,追求体验成为共识。这也使得引入咖啡业态,被视作各个商业体寻求差异化竞争的重要突破口。
这首先和咖啡的品类属性相关,咖啡象征着享受、休闲、互动,体验,代表着积极的生活方式,将这些元素融入品牌概念,是对品牌形象的有益提升。
其次,咖啡的销售网点具有复合功能,形态多元化,具有兼容性。咖啡社交属性强,可以实现多样的营销形式。咖啡品牌可以以多种形式实现品类和品牌的跨界合作。
比如阿迪达斯、香奈儿都开过快闪咖啡厅,把自己的品牌特性与咖啡结合起来搞营销。
可以说,咖啡是一个“万能插件”,可以和一众消费品类和业态结合在一起。它像是灌进钢筋束中的混凝土,填补、粘合、强化,最终形成坚固的商业结构。
一旦把咖啡这一个品类跑通,还有更多性质类似咖啡的“万金油品类”可以如法炮制,最终找到更加适合中国消费环境的品类,形成下一个市场竞争阶段谁都离不开的战友。
试水者已经战绩不俗。
截止到2018年3月,备受瞩目的「连咖啡 Coffee Box」已全面实现盈利。单店配送量日均千杯,核心会员从16年的80万增长到300多万,2017双十二期间万能咖啡8小时返场当天,单日销售峰值更接近40万杯(含预付费进入咖啡库的储存饮品),相当于星巴克1000家门店单日销售量。
也许,这才是咖啡这个品类真正的想象力所在。
指数级增长的连咖啡
玩出了怎样的“咖啡模型”
可以说,如今中国的“新咖啡”市场,醉翁之意不在咖啡,而在模式和平台。那些品牌新秀已经摸索出的蛛丝马迹,对于其他餐饮品类都有借鉴意义。
作为外送咖啡代言品牌的「连咖啡 Coffee Box」就是一个出色的样本。
玩模式,是连咖啡的一大创造,通过“人、货、场”的关系重组,连咖啡把“人找咖啡”变成了“咖啡找人”,小步快跑地俘获了大批粉丝。
事实上,“咖啡找人”也分了三步走,本质是对“以人为核心”不断深入解构。 共2页 [1] [2] 下一页 新零售们,为什么连咖啡都不放过? 连咖啡新零售挑战星巴克 烧钱就在眼前 零售三连:吃得很盒马、喝得连咖啡、穿得很MUJI 为什么说星巴克、瑞幸咖啡、连咖啡必有一战? 连咖啡:「新零售」加持下的另一种生活方式 搜索更多: 连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