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服饰品牌近两年格外喜欢谈一个词,即“品牌升级”。不少人在这一波升级热中看到了本土服饰的可观前景,急切地为这一现象冠以“本土服饰崛起”的名号。
随着国内三四线城市居民消费能力和理念正逐渐向一二线城市居民靠拢,倒逼以往依靠渠道下沉的国内服饰品牌进行升级,以满足消费者对于品牌价值的需求。
据天风海外4000多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国内城市的娱乐休闲、健身健康和服饰美妆将是收入增加后主要增加的消费品种类,服装消费现在最为注重款式和品质,反映消费者的心理正在从基础消费向价值消费、个性消费转型升级。
但有分析表示,仍然处于发展阶段的本土品牌应警惕过度乐观,更应关注品牌短板。个别品牌的阶段性成功,不代表市场的整体向好。对于以创意和商业为核心的时尚服饰行业,近来国内行业关于中外创新能力的讨论同样具有启发意义。
从李宁登上纽约时装周引发国牌“走出去”,到山东如意与复星集团的国际奢侈时尚集团的野心,中国时装商业品牌与集团的生意版图越发强大,但在创意上却依然没有获得国际的一致认可。
现在,国内头部服饰品牌已经完成了初步升级,在商业上亦陆续取得回报。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下一步该怎么走?
总部位于广州的EPO时尚集团旗下中高端女装品牌Edition也许为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种参考答案。昨日,Edition在北京松美术馆举办了2018秋冬系列发布会。该系列主题为“未来东方Future Opera”,与松柏环绕的古朴东方庭院相呼应。此前Edition品牌一直延续的东方意境在这一季被突出放大。
事实上,借鉴东方美学在时装创意中并不新鲜,即便是在近代时装世界的历程中,法国时装设计师Paul Poiret以西方视角对东方主义的描绘已经是约一百年以前。在这之后,人们经历了全球化大张旗鼓的渗透,又开始反思这一运动对差异文化的抹杀,恰逢时装界对“多样性”(diversity)的讨论变为某种正确,时装回归本土文化便再自然不过。
正如时尚头条网此前论述,起初中国品牌从在风格上模仿西方设计,最终却必定回归到本土文化,这是中国品牌寻找自我身份认同的必经之路。眼下,很多品牌已经体现出这一趋势。但如何在这一趋势中树立品牌的独特性,又是考验中国品牌创新能力的关键一题。
对于东方主义的解读,Edition首先将其渗透在品牌审美上。其所使用的并非粗浅的东方符号堆砌,而是对东方主义内涵中极简、实用精神的提炼。例如此次系列中丝绒与缎面,以及大红、亮蓝、霓虹粉、深酒红的高饱和度色彩,都是通过材质或颜色自身的力量为衣服发声,避免了无意义的过度设计。
在系列灵感的立意上,Edition也体现了国内品牌目前少有的深度和完整度。系列主题“未来东方”并不是静止不变的东方,而是将东方置于未来的语境下,为东方进行新的解读。
Edition的探讨至少包含了“东方与西方”,“当下与未来”这两个维度,而品牌自创立就提出的“Gentlewoman”理念,其实也是探讨“女性与男性”这一张力。这样看来,Edition在对一个时装系列的诠释上已经形成了一定层次与深度,这三个维度的张力正是西方设计语言中人们常说的twist,即一种张力与扭曲的美感。
衬托在松柏背景下的西装、透明材质与高饱和度色彩也因此更加吸引观者与消费者去接近品牌内核精神。反观如今不少国内服饰品牌,系列主题粗浅经不住解读,产品自身与主题的联系不紧密,有一些甚至没有具有辨识度的系列主题,这就是国产品牌创意短板的体现。
更进一步地说,对于创意的深挖程度决定了品牌究竟只是服饰品牌,还是真正的时装品牌。
假设国内服饰品牌“崛起”这一前提成立,那么不少品牌做到一定规模就将面临“走出去”的问题,而创新能力就变得更加关键。在国际四大时装周办秀的品牌之所以被称为时装品牌,主要由此品牌的创意能力,否则时装周便与服饰展销会并无二致。
早前李宁登陆纽约时装周的评价两极分化也证明,国产品牌要想走出去,必须准备好面对越来越挑剔的消费者。事实上,按照季节划分不同主题系列的形式事实上也源自西方时装体系,对于国产品牌而言,只有具备了过硬的创意和创新能力,真正做出每一季都言之有物、内涵丰富,不断创新的时装系列,才具备了“走出去”的前提条件。 共2页 [1] [2] 下一页 名创优品布局家居及服饰市场 正式推出全新品牌NOME 关于服饰品牌的渠道变革 品牌、渠道、专家会怎么说 为什么EP雅莹能成为国内高端服饰的“翘楚”? 南昌市婧麒服饰有限公司分析消费趋势 寻求新发展 互联网经济时代,南昌市婧麒服饰有限公司如何打造发展平台 搜索更多: 服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