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社交网络上迅速累积起来的负面相比,星巴克多年积累的政治资本显得毫无意义。
在前任 CEO 霍华德·舒尔茨的带领下,星巴克做了不少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举动。
2014 年,星巴克通过星巴克基金会向退伍军人捐赠了 3000 万美元,舒尔茨也和前《华盛顿邮报》驻伊拉克记者 Rajiv Chandrasekaran 合著了一本描写退伍老兵的书 For Love of Country 。之后,它推出了历时十年的“星巴克大学计划”(Starbucks College Achievement Plan),为员工补贴学费以便支持他们取得学位。
舒尔茨还曾发起名为“Indivisible” (不可分割)运动,推出了一款售价 15 美元的同名咖啡,并承诺将其中的 5 美元捐给他在 2001 年创立的“为美国创造就业”基金(Create Jobs for USA)。
2015 年,星巴克联络了数家美国公司,向 16 - 24 岁的少数族裔年轻人提供 10 万个就业机会。舒尔茨承诺,星巴克将雇佣 1 万名既没有上学也没有工作的年轻人,并且在密苏里州弗格森等地的贫困社区开店。
2015 年,星巴克跟纽约市警察局长布拉登合作了一个缓和种族关系的活动,名为“Race Together”。除了将“种族团结”的贴纸贴在了咖啡杯上,星巴克还要求店员向顾客发放这些贴纸。不过这一次,媒体对星巴克和舒尔茨的态度并不友好。媒体纷纷指责星巴克以这样一个轻松的方式来涉足这个严肃的社会问题,多少有些不自量力。
同年,舒尔茨在《纽约时报》上公开发表文章,表示自己并没有意愿竞选 2016 年美国总统。“虽然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优秀的品牌,并通过它向包括兼职在内的员工提供医疗、教育和股权扶持,但作为一家公共公司,我们能做的还有更多。” 他写道。
就在上个月,星巴克宣布已经为所有美国员工实现了 100% 的性别和种族薪酬平等,并承诺为其海外业务做同样的事。星巴克公布的数据显示,少数族裔占其在美国员工总数的 40% 以上。
过去两年里,美国人发起抵制运动变得频繁起来
星巴克的大麻烦是最新的社交网络热点,在那之前一周,美国社交网络的热点还是抵制 Facebook。因为用户隐私泄密事件,Twitter 上掀起了一场倡议删除 Facebook 账号的活动。
回溯特朗普的美国,线上发起的抵制活动变得更加频繁了。
2016 年 10 月,#GrabYourWallet(握紧你的钱包),因为特朗普针对女性的不适言论,抵制者号召人们不要购买特朗普相关的任何产品
在三周的时间里,这个标签下就已经有将近 1.2 亿的转发和赞。几位名人的加入也让它更加火爆,其中就包括冰淇淋品牌 Ben & Jerry’s 的创立人、左翼支持者 Ben Cohen。
2017 年 2 月,#DeleteUber(删除 Uber 账号),不满特朗普的“穆斯林入境禁令”,而 Uber 当时的 CEO 特拉维斯·卡兰尼克在特朗普的特别委员会中。
刚刚上任的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
要在 90 天内禁止叙利亚、伊拉克、伊朗、苏丹、索马里、也门和利比亚这七个主要穆斯林国家的公民进入美国境内。
全美主要大城市民众上街、去机场抗议,纽约的出租车司机们打算在 1 月 28 日 18:00 – 19:00 停止在肯尼迪机场接客,这些新移民司机以拒载来声援在机场抗议禁令的示威者。然而 Uber 没有参与,还取消了肯尼迪机场的动态高峰调价,使得旅客能够以正常价格离开机场,被视为破坏抗议活动。
随后,包括推特在内的社群网站出现抵制与删除 Uber 帐号的运动。最终有 20 万人删除了他们的 Uber 账号。最后,Uber 宣布卡兰尼克退出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经济顾问团队。
2017 年 4 月,#BoycottUnitedAirlines(抵制美联航),美联航强制将乘客拖下飞机,被抵制
2017 年 4 月 9 日,美联航一个航班在乘客登机后面临超载 4 人,而被选中要求下机的乘客中有一名 69 岁亚裔男性表示拒绝,随后被机场警务人员强行拖下飞机导致受伤。
其他乘客拍摄的现场录影片段在社交网络上迅速传开,掀起有关航空公司霸道条款、涉嫌种族歧视等话题的争论,人们则在 Twitter 上发起了“抵制美联航”(#BoycottUnitedAirlines)活动。
2017 年 10 月,#MeToo,这是一场呼吁曾经性骚扰的受害者,公开说出自己故事的运动。
10 月 5 日,知名好莱坞制片人哈维·韦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被《纽约时报》揭露了长达 30 年的性骚扰丑闻,引发演艺圈的震荡。
就在知名女星艾什莉·贾德(Ashley Judd)讲述自己被哈维·韦恩斯坦性骚扰的故事之后,一个接着一个的女性纷纷跳出来,在网络上讲述自己遭遇性骚扰的故事,集结成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名为 #MeToo。
由 #MeToo 所衍伸出的反性骚扰运动席卷全球,事件至今还在发酵,法国、日本、韩国的受害者也都加入了这一运动。
对于 #MeToo 事件的不同意见,甚至还引发了新的抵制。
2018 年 2 月,#NeverAgain ,亚马逊、联邦快递、苹果等被抵制,因为控枪。
2 月 14 日情人节当天,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都会区帕兰克(Parkland)一家高中发生枪击,导致 17 人死亡 14 人受伤,是美国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高中枪击事件,也是美国 2018 年发生的第 18 起。
作为拥护持枪自由的游说团体,NRA 依然坚决反对控枪政策,NRA 的 CEO Wayne LaPierre 指责民主党和媒体正利用枪击案谋取政治利益。
社交网络上发起 #NeverAgain 为话题的抵制活动,发起人是一名佛州枪击案的幸存学生。请愿网站 Change.org 上也出现请愿活动,呼吁 25 家为 NRA 提供会员服务的公司切断与该组织的联系。
很快,至少 15 家公司公开明确不再为 NRA 会员提供特别的折扣服务,涉及金融、交通运输、信息服务多个行业。
那些没有明确表示拒绝为 NRA 继续提供服务的公司则被加入了新的抵制名单。名单包括 FedEx、亚马逊、苹果、YouTube、Roku 等等。科技公司上榜是因为它们没有封杀 NRA 的电视台。
2018 年 3 月,#DeleteFacebook,因为用户隐私事件,人们在 Twitter 上发起对 Facebook 的抵制活动。
2018 年 4 月,#BoycottChanel,因为老佛爷 Karl Lagerfeld 对#MeToo 运动的反感态度,抵制香奈儿
“我很反感 #Metoo。我甚至都不吃猪(#BalanceTonPorc 为法国版 #Metoo 运动,意思为‘揭发那头猪’)。让我感到最震惊的是,那些没有名气的模特花了 20 年才记起来发生什么事情,更别提这些指控连控方证人都没有。”被问及对反性侵运动 #Metoo 的看法,84 岁的老佛爷 Karl Lagerfeld 的态度引发了社交网络舆论不满,引发对他参与的品牌香奈儿的抵制。
社交网络时代,发起和加入抵制运动都变得容易起来
芬兰图尔库应用科学大学的教授 Harri Jalonen 早先引述多个研究称社交网络能让小型事件很快升级为大型事件甚至是全球化的事件。而在社交网络上更容易传播的是负面情绪与消极偏见。这多少与这样的现象有关:相比起愉悦的记忆,人类更容易回忆起不太愉快的那些。社交网络则放大了这一点。
在社交网络还不够发达的时候,抵制活动基本上都在线下发生:人们约定好在一个时间地点集合,举起告示牌,或是高喊着统一的口号。为了一场抗议,人们需要准备统一的标语、饰品或是统一的着装。但是在社交网络时代,一个标签就可以发起一场运动,而参加一场抵制也变得空前的容易。
抵制运动并非都有道理。比如 2017 年年初纽约出租车司机罢工抗议特朗普的穆斯林禁令,更多乘客转而使用 Uber。这时候 Uber 其实没什么选择:
正常启动高峰定价,让乘客面对数倍于平时的价格,无疑会被指责为发灾难财;
禁止司机前往机场接人,作为一个平台,他没有理由这么做。
最后 Uber 选择人工暂停该区域的高峰定价,就被贴上支持特朗普的标签。说起来当时的 Uber CEO 卡兰尼克在 2008 年奥巴马当选前就是他的支持者,不但捐过钱还自费去华盛顿参加就职典礼。
参与抵制运动的人往往不会考虑那么多。类似的,亚马逊是一个坚持在美国所有州不卖枪的零售商(在此次大规模康以前,沃尔玛等大零售商在部分地区是卖枪的),但还是在今年 2 月因为没有按要求在自己的视频平台封杀 NRA 言论而遭到抵制。
打个标签发起抵制、加入抵制,比线下的集会来得容易太多,也因此变得越来越随意。同样今年 2 月,同样因为没有封杀 NRA 言论抵制苹果的时候,抵制运动的发起者们很多在用 iPhone 发出抵制信息。
而商业公司被绑上政治诉求后,为平息民怨也往往很快妥协。对于抵制运动的参与者来说,某种形式上的胜利到来了。至于问题根源是不是得到解决,那就是个太复杂的问题。
加速信息传播的网络,让抗议活动蔓延到更广的范围变得容易。但也让人们变得更为二元对立。
(来源:好奇心日报 唐云路 聂丽平)
共2 页 上一页 [1] [2] 第1页 第2页
零售头条:SKP跨界开自营书店 星巴克将关全美8000家店
星巴克为何将在全美关闭8000家店 它回应了...
星巴克将展开反种族歧视培训 8千家门店下月停业半天
星巴克关闭全美约8000家店 进行“反种族歧视”培训
要颠覆星巴克,除了有钱,还需要什么?
搜索更多: 星巴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