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聚焦市场份额是幼稚的表现,我们看的是价值”
林匯棟: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多大?表现如何?
冯广晟:你可以看到,我们占据了两位数的市场份额。非酒精即饮饮料(NARTD)的市场空间非常广阔,还有一些其他的饮料品类我们都尚且还没进入。但是,我说了“尚且”,所以这会是我们接下来要重点关注的领域。含气饮料是我们开发最为深入的领域,现在大约占据60%的市场份额。而且我们依然认为,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目前的中国市场,还处在一个玩儿份额的时代。仅关注市场份额是不成熟的表现,你完全可以自己打包买回去,说60%的市场份额就有了。
但像我所说,现在中国的人均饮料消费量仍然很低,有很多机会。我们不太看市场份额,我们更关注价值。我们是否在创造真正的价值?股价是不是在增长?答案是确定的,我们为此感到非常兴奋。我们也会看流量是否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但是追逐流量的同时必须保证盈利,这是流量自身的谜题。看看Mobike和OFO就知道了。你在街上随便走走,有很多很多单车,但如果他们不盈利,这真的是在做生意吗?所以我们关注的是真正高质量的盈利收入及增长,这对我们整个公司还有股东都是好事。
林匯棟:你喝的是雪碧吧?
冯广晟:对啊,顺便一提,这是零度雪碧。
林匯棟:雪碧可能是中国消费者最受欢迎的可口可乐旗下品牌?
冯广晟:其实,我看了下销售情况,现在雪碧的销量和可乐开始变得有点不相上下了。有段时间我觉得,好像每卖三瓶雪碧才会卖掉一瓶可乐。为什么雪碧这么火呢?我想跟雪碧在室温下的味道很棒有关,不用冷藏就已经很好喝了,但可乐还是冻一下才会更好喝吧。中国消费者的口味也在不断变化,我记得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有人在我旁边压低声音悄悄说“中国人从来不喝咖啡”,我们将中国发生的情况称为大规模市场细分过程。
产品新思路:从输入中国,到从中国输出
林匯棟:现在驱动可口可乐在中国营收的主要是什么业务?
冯广晟:显而易见,我们的含气饮料销售业绩非常好,它有很大的规模效应。另一个表现很好,尤其在中国热卖的品牌,是我们的美汁源系列产品。在其他国家,我们都是把果肉从果汁中分离出去。但在中国,我们想了一个新点子,就是把果肉加到果汁里,结果中国消费者非常买账,让我们在果汁领域里成为了领头羊。
我们刚刚发布了美汁源的三种含果肉的果汁产品,有三种不同的果肉在里面,卖得非常好,销售额增长了23%。我们非常开心。在中国,我们还有很多可以销售的渠道。如果有其他像我们一样的大公司,我们就必须变得更敏捷、更快速,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那些明星产品,像可口可乐、芬达、雪碧、果粒橙。如果推广小品牌,我们要变得更小、更敏捷。我将它们称为“推动明星产品的力量”。我们还要像法国的Zodiac(著名充气船品牌)那样,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要不然别的品牌就会来满足了。
林匯棟:中国消费者变化的速度比你所想象得更快吗?
冯广晟:我想我在可口可乐公司里待的时间已经够长了,但我还是每天都会被中国惊讶到。
林匯棟:年底了,也说说你的KPI(关键业绩指标)吧。
冯广晟:我们看的是销量增长,现在已经超出预期目标了,打钩。另一方面是净销售收入增长,我们也已超出了原定目标。
林匯棟:你怎么看整个消费品零售行业所处的这个转型期?
冯广晟:看看在线上的市场,如果你有20%的业务来自线上,你还需要多少平方米的实际零售空间?仿佛是一夜之间,中国冒出来了4.5亿个商店。如此大规模的转型,令人感到不可思议。每次去逛商场,我都会跳出自己的行业,看看市面上热卖的都是些什么。我是个不合格的晨跑者,因为我常沿着平常的跑步路线翻看所有的垃圾桶,只是为了看看人们喝的是什么。人们去到店里,拍一下照片,瞬间可以便宜三个点,现在做零售商很艰难啊。
健康质疑羁绊了整个可乐行业近百年
林匯棟:一个多世纪以来,可乐这种发明遇到过多次质疑,先是因为咖啡因,后来是因为糖。你怎么看?
冯广晟:我觉得每个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可能要有节制。我们通过自己的各产品线,也在宣扬这样的理念。现在我吗几乎40%的产品,要么是零卡路里,要么就是低卡路里的,所以人们是有选择的。不过,在一罐普通的可口可乐里面,大概有140卡路里吧,但没有人会一天喝20瓶的,没有人会这么做。一个有趣的例子是,我们最著名的股东之一——巴菲特。我们爱巴菲特,这是他最喜欢的产品(樱桃味可口可乐)。这里面的糖分不少,他每天都喝很多。我们在中国已经推出这款产品,他为此感到高兴,并让我们继续做下去。我认为,这也说明可口可乐公司愿意冒险。即使是我们的核心品牌,我们也愿意创新。另一个我们做过的产品是姜味可乐,这是专门针对中国人口味推出的。
林匯棟:“零度可乐”会退出中国市场吗?被“可口可乐零糖”这个新产品取代升级?
冯广晟:是的。这将是我们的一个调整。新品无糖可乐味道会更好(接近原始可口可乐)。同时,你也能从这次调整中观察到我们全球的“品牌一体化”战略。我们希望能坐下来跟大家说:“这还是你所熟知和喜爱的可口可乐,但这个产品所含的热量为零。”我们想看看,通过一个小调整,品牌怎么发展前进。(在新品的包装上)我们可能会用更多我们挚爱的红色。
林匯棟:你怎么看待软饮料和甜味剂的关系?其实一些甜味剂已经被使用了30多年,但还是会有人说,或者根据一些学术研究,称甜味剂会导致多种疾病。
冯广晟:这些问题引起过很大的争议。美国食药监局不厌其烦地研究阿斯巴甜、纽特健康糖。我记得,健怡可乐是在1982年推出的。现在已经经历了几代人的实证研究,都查明甜味剂只是一种氨基酸衍生物。虽然我不是搞技术研究的,但是我想它们应该是目前人类研究最为深入的甜味剂。我们也觉得就没必要再争论不休了,甜味剂发明带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林匯棟:不好意思打断一下,与这些争议共处几十年也不轻松吧?
冯广晟:当然。但事实是,政府在说,消费者在说,总会有人揪着这个本不必看待得这么消极的问题。我们对这个品牌一直是朝着积极的方面看的。它这些年一直在增长,30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功。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用继续寻找其他甜味剂了,不代表我们就不用给消费者提供其他选择。我们不那么关注,是因为比如我们还能在果汁研发上下点功夫,或者看看能不能发掘新的植物甜味剂。
我们一直想要追求的结果,就是让饮料保持甜味而没有热量,或者所含热量更少。但故事的另一面是,消费者的口味也一直在变化,现在人们并不想要以前那种特别甜的饮料了。因此,我们提供了多种多样的产品。有时甚至都处理干净,只保留一点点果汁在里面,以此观察消费者的口味究竟是怎么变化的。
林匯棟:你个人最喜欢的饮料是什么?
冯广晟:健怡可乐。
林匯棟:你觉得过去数十年里,可口可乐在中国推出过成功的茶饮料吗?
冯广晟:茶饮料是我们迄今遇到过的最艰难的战斗。我的前任者由于很多原因,已经为此老了八岁。谦虚点来说,我可能要老个九岁吧。不过,我们还是会考察其他种类茶饮的。现在我们已经拥有台湾排名第一的无糖茶饮料了,在香港也是第一,可以说也算有良好的过往记录。我们将从中汲取经验,并把新产品带给中国消费者。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预调酒究竟会不会成为可口可乐的一项成熟业务?
华北地区最大可口可乐装瓶厂正式投产
可口可乐都在做减法 中国企业为啥什么都想干
可口可乐首席增长官:要催生更多10亿美元品牌
港媒:中国消费者为了自身健康对可口可乐说再见
搜索更多: 可口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