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传统零售商一样,中百线下受到互联网冲击造成业绩增长乏力外,还受到经营成本上涨,而虎嗅在上周的中百商超门店考察中也感知,无论是店面物业,还是空间布局,以及员工的服务意识都很陈旧。
期间,中百也试图进行互联网转型。与多点的战略合作发布会上,中百董事长张锦松说,“七八年前,我们就开始尝试通过线下引流反过来做O2O业务,但效果一直不好。而通过多点‘自由购’的合作,希望在这方面取得好的进展。”
而早在2013年,中百就曾经推出网上商城“中百网商”和APP“掌上中百”,但效果始终不尽人意,抵挡不住下滑趋势。选择与多点进行战略合作,无疑是疾病的投医。
多点相中中百,看中的是其位居华中的独到地理位置,以及后者丰富的零售门店构成:
截止2017年9月30日,中百连锁网点达到1077家,其中,中百仓储超市175家(武汉市内67家、市外湖北省内77家、重庆市31家);中百便民超市873家(含中百罗森便利店148家、邻里生鲜绿标店35家);中百百货店11家;中百电器门店18家。
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中百也试图努力改善局面,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加快了中百罗森便利店的发展;2016年底,中百罗森便利店达到50家,截止今年10月份便利店已达到153家。二是稳步发展仓储超市;三是对仓储、超市门店经营进行了改造升级,超市公司形成全新“红标店+简配生鲜”经营模。
根据中百最新的十大股东排名,永辉累计已持有中百29.84%,位居第二大股东,并在今年4月份,二者成立了合资公司,在生鲜零售新模式上进行探索。多点与中百的战略合作,某种程度上,其成功率直接影响到多点未来与永辉的合作概率。
多点牵手中百能走多远?
两年前,多点曾一度与华润、美廉美、乐万家等10余家商超合作,然而并没有走远。如今聚焦物美体系调整后,多点再次向合作扩张,前车之鉴历历在目。
上周,虎嗅考察了武汉古田路的中百仓储门店,据他们高管说,这家8000平米的店年营业2.6亿左右,排队结算的人均时间是53秒,多点接入后能缩短不少。现在很乐呵,但怎么让人觉得那么像“外围”入场在洗用户,中百被卖了还帮人数钱,等到发现多点并没有给自己带来周边"三公里半径生意"后,这样的合作就会不欢而散了。
两年半前,虎嗅采访刚上线的多点,彼时创始CEO刘江峰可以用商超“跑腿模式”来概括,是看到了美国生鲜电商Instacart的样板案例,模仿者还有京东到家、百度外卖、美团外卖等大玩家,他们做超市“外围”不进场的坚守,是能够被各品牌超市接受的前提,不去从下线支付去做用户节流,而是做商超不擅长的线上订单增量。
现在,多点调整战略,想做成传统商超的“电商部”,用“自由购”入场线下提高所谓的购物支付体验,线上化会员服务、商品管理、线上订单配送,然后深入到帮助商超们做供应链管理,这是非常理想化的商业路径。
但从用户的角度来看,线下排队支付并不是核心痛点,商超本身也可以统统在线化的订单系统+支付手段来解决。从商家的角度来看,多点做线上订单增量的效果更为现实,线上流量多点要拼过京东、美团、百度,恐怕还要下不少功夫,如果多点是靠补贴来支撑线上流量增长的话,短期很有效,然而明显缺乏长期的持续性。
“自由购”对非物美体系的传统商超而言,可怕之处在于入场“洗劫”了自己用户,然后变成多点的用户增长亮点,支撑其线上广告业务模式。如果说多点以传统商超“电商事业部”的角色切入,除了增加线上交易本身,商超所有在线化数据价值是最大,而传统商超真心甘情愿把这部分数据交给多点?那无异议把自己的底裤给友商看。
因此,多点要做传统商超的“电商事业部”的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祝好。
(来源:虎嗅网 李清乐) 共2页 上一页 [1] [2] 多点Dmall与中百集团战略合作 双方谋划什么大事? 多点Dmall新零售店在京试运营 助力传统超市转型升级 北京美罗城更名芳园里idmall 拟2018年初竣工开业 多点Dmall用新零售模式啃下生鲜电商硬骨头 阿里,腾讯等瞄准生鲜电商 多点Dmall另辟蹊径 搜索更多: Dm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