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李宁市场份额几乎全在国内,国际市场仅在2%左右,看上去,中国体育用品市场增长空间的天花板还远未到来,李宁还想继续深耕下去。
尽管李宁在强势复苏,但放眼中国体育运动用品市场,外有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大牌虎视眈眈,前有领头羊安踏、后有特步、361度在追赶,李宁公司想要重塑往日的荣光,这条路走起来并不容易。
电商、童装、体育营销资源的争夺上,各方也展示出了寸土不让的态势。
2017年11月,距离创始人李宁重新挂帅、回归公司管理一线已近满三年。这期间,他带领公司脱身于巨亏泥潭,重新步入发展正轨。《财约你》将盘点分析过往三年财务数据,还原李宁的变革原委。
营收过80亿元,有望跻身百亿俱乐部
“三年累计亏损31亿元、关店3000家”,这是2014年底摆在李宁面前的烂摊子。到了2017年上半年,核心财务数据发生显著改善,公司营收达到39.96亿元,净利润1.89亿元,毛利率涨至47.7%。
来源:李宁公司2017年中期财报
公司扭亏为盈的时间点出现在2015年。当年其营收达到70.89亿元,(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净利润达到1430万元,到了2016年,营收达到80.15亿元, 净利润增至6.43亿元。不过这一成绩距离其颠覆时期的2010年仍有差距,当年其营收达到94.78亿元,净利润11.08亿元。
在2016年底,以1亿元人民币拿到美国专业舞蹈运动品牌Danskin之后,目前,李宁公司旗下品牌包括运动时尚品牌乐途(Lotto)、羽毛球产品品牌凯盛(Kason)、户外运动用品艾高(Aigle)以及红双喜乒乓球产品。
在确定“聚焦核心品牌”战略之后,公司核心品牌李宁牌营收比重一路上升,2015年、2016年及2017年上半年,分别达到98.3%、98.9%、99.2%,这意味着李宁牌毛利率优势明显,三年保持在45%至47.7%之间,但也表明公司旗下其他品牌营收堪忧。
来源:李宁公司2017年中期财报
从产品种类来看,鞋类、服装类各占半壁江山,器材/配件仅占5%左右,跑步、羽毛球、篮球、训练是最核心品类。
目前,李宁市场份额几乎全在国内,国际市场仅在2%左右,看上去,中国体育用品市场增长空间的天花板还远未到来,李宁还想继续深耕下去。而李宁在接受《财约你》专访时表示,目前公司仍然聚焦在国内市场,暂时没有国际化的计划。
正如公司在财报中说的那样“持续致力于互联网业务发展,电商渠道发展迅速”,李宁2017年上半年电商渠道销售从12.8%增长至18.2%,2015年及2016年则为8.6%、14.3%,其核心电商渠道包括李宁官方商城、天猫旗舰店、京东旗舰店。
与电商相比,线下零售市场则经历着洗牌阶段,特许经销商和直营销售渠道占比均在逐年下降,“关闭低效亏损门店,提升渠道整体盈利能力”成为发展重点。
截至2017年上半年,李宁品牌(包含LNG、弹簧标、LI-NING YOUNG)的常规店、旗舰店、工厂店及折扣店的数量点为6329个,其中直营门店1544家,特许经销商4785家,总数较2016年年底减少111个。
按照李宁的设想,电商平台的业务已经发展得很好,盈利占比极大,但直营店的发展很不理想,“未来电商销售的占比要提升至25%—30%,在未来门店的发展上,还是三七分的目标,不过街边店要逐步走向商场店,争取实现街边店30%,商场店70%的比例。”
存货周转天数则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运营指标,这是企业从取得存货开始,至消耗、销售完所经历的天数,代表着存货变现的速度。尽管三年间这一指标有所降低——100天、82天、85天,但依然有改善的空间。 共2页 [1] [2] 下一页 从亏损31亿到负重转身:李宁收复失地胜算几何? 李宁三季度零售及批发渠道销售业绩双双下跌 李宁三季度销售欠佳 创始人说话了 李宁三季度同店销售低个位数下滑 关店94家 李宁元老加盟 Kappa欲“复活” 搜索更多: 李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