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新咖啡店开在了上海长乐路一条弄堂边上。
它的店面不大,夹在一家热气羊肉和服装店中间,门头一台机器不知疲倦地往咖啡壶内绕着圈浇热水。走得快一些,就极有可能错过“Fish Eye”(鱼眼咖啡)的招牌。
这个全国最喜欢咖啡的城市,2016 年底已经有 5567 家咖啡馆,比第二名北京多出 2200 多家,是第三名广州的 3 倍。
多一家这样的小店不是稀奇事。鱼眼引起注意的原因之一,在于它搬出了一台叫做“Poursteady”的手冲咖啡机器人,由前 NASA 团队设计。
鱼眼创始人孙瑜在两年前的一个咖啡项目中发现了这台机器,并在项目之后花了 10 多万人民币买下。
Poursteady在2013年的世界开发者大会中作为一件新鲜玩意亮相。独特的极客光环,加上人们对Clover、Steampunk或BKON这些名牌咖啡机的审美疲劳,让它引起不少制造商和初创公司们的兴趣。亚马逊和Facebook 的总部,都摆了这样一台咖啡机。
相比传统的手冲方法,它的制作更高效,质量更稳定。
一杯手冲咖啡 15 分钟的等待时间,能在冲煮路径被计算后压缩到原来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机器人的效率在走量时更能体现:它一次可以同时冲泡5杯,一个小时内最多可以做出60杯咖啡。
Poursteady 在布鲁克林手工制造并组装,尚且难以量产。从技术上来讲,这台号称自动手冲机器人的咖啡机更像个“冲水机”。它依靠咖啡师的一系列动作才能完成一杯咖啡:磨豆,将咖啡粉放到滤纸上……因此它并不能减少人工成本。20 平方米的鱼眼咖啡里,平日里依旧需要2至3名咖啡师同时存在。
“我们做过好几次盲测。手冲大师连续冲泡5杯时,表现可能和机器人相当。但是各做30杯时,70%以上的人都会选择机器做的”,孙瑜说,“人会累的。”
它也的确吸引了消费者和其他咖啡馆老板的注意。孙瑜说,Seesaw 的创始人宗心旷在鱼眼开业没多久,就连着去了 3 次。
不过鉴于它做的是 “30 杯之后”的标准化管理,这意味着鱼眼的销售量得达到一个规模,Poursteady 的好处才会体现出来。做这样一笔投资对于小咖啡馆来说并不划算——不是所有咖啡馆都能负担起成本 15000 美元的冲水机。
鱼眼咖啡的前身“鱼眼儿咖啡”,是 2010 年孙瑜和另一名创始人雷宜勤一起在北京开的。孙瑜负责商业战略和品牌宣传,曾多次作为 WBC 世界咖啡师大赛中国区评委的雷宜勤担任“首席咖啡官”(CCO),负责一切关于咖啡烘焙、咖啡技术培训以及菜单制作之类的事。发展最盛的时候,它有 5 家门店,分别开在北京(3 家)、成都和沈阳。
但 2015 年,孙瑜关闭了所有门店。和大多数精品咖啡馆面临的窘境相同,鱼眼儿有限的客源没法支撑起租金暴涨带来的成本。
因此在开设鱼眼咖啡之前,孙瑜保留了一些业界名声,以及一个在沈阳的烘焙工厂。经营“鱼眼儿”的时期,烘焙工厂的咖啡豆零售批发贡献了不少收入。现在它又成了暂时的最大收入来源,目前在为几十家咖啡店提供豆源。
不过在北京积累的名声似乎很难带到上海市场。孙瑜计划在北京、上海、深圳和成都开设三种门店,营造一种“无所不在”的感觉:不到 40 平方米的街角咖啡店,高档写字楼的大堂店,以及 10 平方米到 20 平方米的窗口店。 共2页 [1] [2] 下一页 连咖啡:「新零售」加持下的另一种生活方式 保温杯可以泡咖啡吗?美国Contigo咖啡保温杯就能做到 Caffitaly京东自营官方旗舰店开业 剑指高端咖啡机市场 Caffitaly咖啡机:用科技重塑意式咖啡灵魂 星巴克COSTA瓜分万亿咖啡市场 搜索更多: 咖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