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错失良机
饮鸩止渴让屈臣氏沉溺于高速发展,也让屈臣氏错过了发展机遇。
没错就是电商,是线上机遇。凭借品牌知名度、会员体系、成熟的供应链和全球采购能力,屈臣氏能在重点发展电商,现在线上市场格局也许是另一番场景。
当然现在说这些为时已晚,而且经历了市场竞争与淘汰,现在美妆垂直电商已经没落,天天网、聚美优品在天猫、京东夹击中艰难生存。但不能否认屈臣氏曾有基础和潜力在线上瓜分一片市场。
屈臣氏11年进驻淘宝商城,12年推出掌上网店,13年推出自有电商平台,而后就少有布局,将重心放在线下店铺的扩张。
值得一提的是屈臣氏自有电商平台为第三方运营,商品和实体店有差别,线上下的优惠活动并不相同,在商品价格上亦存在差别。
我们看着美妆垂直电商的冉冉升起,又黯然落地,错过了一个时代后,今年中国区换帅之后,屈臣氏才真正开始线上布局。
临变换帅,变革步履维艰
在2016年财报公布5天之前,屈臣氏中国区CEO罗敬仁辞职,首席运营官高宏达接任,并于今年4月1日上任。这个节点,恰好是店铺扩张策略无法奏效,营收首次负增长。
今年3月,入驻淘宝6年的屈臣氏终于宣布和天猫合作,打通线上线下渠道以及天猫旗舰店与屈臣氏的会员积分系统。上线莴笋APP,通过美妆问答和社区建设增加用户粘性。开设京东旗舰店。
在线下,年初屈臣氏推出了第八代店铺,相比上一代店铺,第八代装修风格更个性时尚,主打彩妆,彩妆品牌数量由14个增至16个,但自有产品线和韩妆品牌仍占多数。
尽管屈臣氏调整品牌结构,下架部分国产品牌,引进更多进口品牌,但其引入更多的仍是强生、欧莱雅等大众消费品牌。
除此,第八代店铺中还限制了导购的数量,这个举措能否改善购物体验还需要消费者的验证。
换帅之后,屈臣氏部分店铺有了一些变化,计划未来会按门店层级差异化店铺形象及商品比例,尤其是上海的形象店,借助最新AR技术推出的“虚拟试妆”服务,增强客户体验。
但高宏达上任后,延续了罗敬仁的开店速度,已计划在年内开出或翻新超过500家门店。今年上半年屈臣氏中国区门店增加了85家,总量达到了3014家。
屈臣氏仍在继续开店。难以停下来的屈臣氏。
守住毛利,活下去
零售神话为何至此,众说纷纭。有专家称“错过线上发展、权威消解、品牌老化是导致屈臣氏业绩疲软的主要原因。”但仍有一些点忽略,我认为也应该向管理层找找原因。
作为李氏家族商业的一部分,屈臣氏带着李嘉诚的基因。回顾李氏集团的发家投资投资,不难发现两个特点,一是没有行业局限,只要有利可图都会做,二是对民生日用领域的垄断式经营。
在屈臣氏上,也体现了李氏的价值观和经营逻辑:1)个人护理和化妆品是生活必需的民生日用。2)大量开设店铺,用渠道规模达到垄断式经营及议价能力。3)能赚钱的项目就做,技术门槛较低。
如此,才能解释为何屈臣氏对利润率极度重视,为何屈臣氏一直做大众市场,而不考虑高端化及细分市场,为何一直扩张店铺数量,直到营收减少才有所动作。以及混乱的产品线(食品、家居)。
以前是同行学习屈臣氏,现在是屈臣氏需要学习,尤其是现在的中国不缺少渠道。时代改变了,消费升级就像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必然趋势。
高宏达上任后门店转型、调整产品线、拓展新店、发展电商,在业绩的承压下,屈臣氏正在有所改变。但我认为,只要毛利率不跌,屈臣氏在国内开店肯定就不会停下扩张脚步。据年报称屈臣氏单店10个月回本,开新店仍有利可图。
(来源:虎嗅网 范向东) 共2页 上一页 [1] [2] 屈臣氏的肌养晶为何里外都不一?店长笑答:不知道 高宏达上任后屈臣氏出现三大改变 全渠道融合作战 屈臣氏开店中店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屈臣氏十年最大变革:门店升级 产品迭代 中国天然苏打水产业快速崛起,屈臣氏饮料或遭遇市场劲敌 搜索更多: 屈臣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