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住在附近、来自四川的女士向北京商报记者坦言:“我经常来海底捞,我也知道海底捞出了事情,但我相信他们,他们服务好、味道好、也很干净。今天中午12点我到餐厅,仅等了10分钟就吃上了,比平时人少点儿。”
针对这样的结果,业内也认为,海底捞受到的冲击并不大,中国社科院中国社科评价院主任荆林波认为,消费者理解海底捞说明海底捞品牌地位较高,但背后是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包容度较高。另外,海底捞高品质的服务,掩盖了食品安全的瑕疵。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也认为,由于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也就不太纠结,所以消费者的态度表现得并没有想象中的激烈。
公关仍未获业内认可
尽管当前舆论趋势发生了变化,但仍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指出,无论多完美的公关都不是掩盖错误的方法。因此,海底捞的公关究竟是针对事件本身的诚意之作,还是妄图以正面流量冲淡事件的负面影响,还需要持续关注具体的整改结果。至于舆论的反转也并不能改变发生问题的根源。海底捞在声明中也表示,是企业的管理出现了问题。
这与业内专家的观点是一致的。荆林波认为,“餐饮企业食品安全问题的要求非常具体,又很复杂,一些企业开始做的不错,但随着不断扩张,人员不断增加,企业执行力不足,企业出现管理短板,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出现”。
朱丹蓬认为,此次事件后,海底捞肯定要将中长期的扩张战略进行调整,要确保每家店的质量和内控管理体系要更加健全。
食安问题是餐饮企业的命脉,一旦失守,便难收复。荆林波表示,此次事件对海底捞到底会产生多大的冲击尚不可知,但前有冠生园的前车之鉴,需要海底捞审慎面对。
看来,未来一段时间,积极落实店面整改将是海底捞主要工作之一。海底捞一位负责人也证实这一点。“目前海底捞在大力集中精力整改,相关信息会在官方微博发布。”
但是,荆林波认为,海底捞出现了食品安全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不仅是关店、整改。“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横亘在小餐饮企业面前的鸿沟,同样也是品牌餐饮企业面临的问题,充分考验企业的管控能力。海底捞这样的标杆企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不可容忍的,说明企业存在管理短板。”荆林波说,“海底捞对外的公关虽然表现得诚恳,并做出了相应的承诺,但海底捞并没有将对食安的把控流程和具体问题详细说明,还并没有得到业内的全面认可。”
北京商报记者 钱瑜 薛晨 李振兴 共2页 上一页 [1] [2] 海底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快速扩张带来规模不经济 张勇身家41亿背后:曾获马云投资 产业远不止海底捞 后海底捞危机:用过度服务换钱的时代结束了? 海底捞海口店也早曝光 曾检出红米过期 海底捞的资本困局 盛世下危机四伏 搜索更多: 海底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