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了国美,成就了京东
“美苏”争霸十年,此前国美一直领先于苏宁,即便苏宁火力猛开逐渐把差距缩小,依然撼动不了国美第一把交椅的位置。
2006年排名第一的国美收购了排名第三的永乐,黄光裕距离他打造一个“影响无处不在的商业帝国”目标更近了一步。一时间,“中国的山姆·沃尔顿(沃尔玛创始人)”再次与“黄光裕”三个字画上等号。这是一直计划将苏宁打造成中国沃尔玛的张近东所难以接受的,更加触动张近东神经的是“狂人”黄光裕的并购之手已经伸向苏宁。
张近东以“苏宁虽然做事低调,但不是无能”回绝了亲自登门商谈收购计划的黄光裕,一句“即使你想买也买不起”虽有负气之感,但“如果苏宁做不过你,我就送给你”却颇具壮士断腕的意味。
苏宁国美争霸的转折点出现在2008年。
随着创始人黄光裕入狱,国美陷入群龙无首之地。此前被国美并购的永乐家电创始人陈晓成了国美总裁兼董事局主席,由此拉开了长达1年多的国美电器主导权之争。苏宁则在国美内战期间成功实现了反超。
2011年,苏宁营收、净利润分别达到938.9亿和48.2亿,年末门店总数暴涨至1684家,近乎为2009年的两倍。同期国美营收、净利润分别为598亿和18.4亿,门店总数1079家。数据显示,苏宁的各项指标皆超越了老对手国美。
鏖战近20载,苏宁终究以反超断了国美的收购念头。
张近东没有想到的是在他埋头苦战的十年里,他的江苏小老乡刘强东已经关掉了自己在中关村的小柜台,半道杀向在线零售领域,且势头强劲。
待激战结束,张近东举目四周,才发现他眼中那个“还是个孩子,和苏宁不在一个重量级的”的京东早已把家电零售业给革了命。
2008年,3C产品起家的京东决定向综合型电商转型,陆续上线日用百货、图书音像等,同年其销售额便达到13亿元。
PK京东伤了身子
来自市场的数据让张近东彻底醒悟,2011年,京东上线不到7年,销售额却一举突破300亿,近乎是苏宁实体门店销售规模的三分之一,且这一数据依然保持着每年200%至300%的增速,与此相对应的是苏宁实体店只有15%至20%的增速。按照这个速度,到2014年,京东便可能超过苏宁。
更让张近东不安的是,苏宁此时面对的对手早已不止京东一家,原先“井水不犯河水”的淘宝也开始大举铺设家电领域。
京东、淘宝在家电、3C等品类对苏宁市场份额的不断蚕食,以及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纷纷重金布局O2O生态圈,晚了十多年的苏宁易购终于在2011年上线。
次年,张近东便提出“再造苏宁”,甚至交待副总裁孙为民“易购要加大资源投入,发展要抓紧”。
这一次,苏宁选择了和老对手国美截然不同的道路,相较于国美依然坚定的捍卫线下渠道,苏宁开始大举拓展线上业务,以期弯道超越。
2012年8月,羽翼日渐丰的京东挑起价格大战,刘强东的一句“未来三年大家电零毛利,保证比国美、苏宁便宜10%以上”被看作是下了战书。
彼时已经战胜国美的苏宁,在京东面前再次扬起了斗志,张近东强势回击“价格必然低于京东,价差双倍赔付”,动起了真格的苏宁甚至在2013年京东店庆(6月18日)前,打出了“线上线下同价”的旗号。
对于这一双线同价策略,市场褒贬不一。
家电行业资深专家刘步尘对此持肯定态度,他认为纵观国际市场,双线合一当如此。
电商天使投资人李成东却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这是一个失败的策略,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竞争效果,还招致了供应商的不满,以至于苏宁在随后的发展中不得不有意淡化这一策略。
相较于京东的轻装上阵,背负着1000多家线下门店的苏宁在这场价格战中显得有些吃力。最明显的表现莫过于营收规模虽一直在增长,但净利润和扣非后净利润却下降明显。
2013年是个分水岭,此前扣非后净利润高达几十亿的苏宁猛跌至3亿,2014-2015年亏损甚至呈现出扩大的趋势。
坚决向电商转型的苏宁在线上线下融合的阵痛中苦苦挣扎,一度陷入亏损。
在曹磊看来,令苏宁更为紧张的是,相较于外国上市的阿里和京东,国内上市的苏宁面对的资本市场和投资机构对公司的盈利更为敏感。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受上半年业绩利好影响 苏宁股价今日涨停
苏宁上半年营收同比增21.64% 净利增340.71%
苏宁京东开撕背后:二三线物流或将继续大洗牌
苏宁线上增长加快 张近东坦言面临三大融合难题
苏宁今年将开百家社区小店 以抢占流量入口
搜索更多: 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