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六年无人过问的冷门书突然窜上《纽约时报》的排行榜,因为有人在评论类似话题的新书的时候提到了它——2004年,受亚马逊图书销售曲线的启发,《连线》记者克里斯·安德森发明了“丰饶时代”的经济定律:长尾理论。
然而,10多年后,进军线下零售市场的亚马逊,似乎正在反“长尾理论”而行之。
亚马逊回头开实体书店,可以视为相对“长尾理论”的一记回马枪。从亚马逊中国连续几年的销售排行榜来看,畅销书的“马太效应”有增无减(2014年时就有人做过统计:在当前所有已上线的电子书品类当中,1%的图书获得了99%的销量)。
对于大多数“问题驱动型”读者而言,对于大多数无从获取书籍信息的读者而言,热门图书是其第一选择。而亚马逊所开出的线下书店,则更是将这种“热门效应”放大到极致。
亚马逊书店与其他线下书店最大的不同就是:不求面面俱到,理直气壮只显示热门图书,“If you like”的推荐也不过是各种热门图书之间的交叉推荐,以满足普通人的普遍需求切入,完全不考虑长尾需求。
所以,亚马逊书店是一家“无个性”书店,目标读者是general public,这里不会夹带店主个人的品味“私货”,这样的定位只会把那些空有文艺外壳而选书无特色的“独立书店”挤垮。
亚马逊书店也是有史以来真正第一家“大众书店”,建立在对数亿用户的精准精准画像之上,满足的是普通人基本的精神需求。或许将使书店成为像便利店一样随需随取的存在。
钛媒体此前曾经报道过,国内的西西弗书店就在做这样的事情,奈何没有大数据的支撑,做起来并不容易。而且,线下完全做不到线上那样将用户每一次点击、每一次跳转、每多一分钟停留都尽收眼底。
亚马逊书店是对线下书店市场格局的一次重构,也是对书店书架的一次重构,也对其他电商O2O带来启发:线下店从此只需满足大众基本需求,有限的货架只留给那些购买率最高的单品,再加上末位淘汰制,这是连锁便利店已经做到的事情,只不过现在推广到了其他业态,比如书店。
线下书店的热门推荐机制之所以更有效,乃是因为线下封闭的环境中,读者的购买环境更纯粹,更易控制,在这里比价不便、查分不便、寻求网上推荐不便,所以会更倾向于信赖亚马逊的五星评分,被静心挑选出来的好评带走,更不容易被差评吓退。
即便如此,传统书店并没有办法利用这样的优势做购买诱导,要么推荐时太过主观,要么过于遮遮掩掩,不如亚马逊这样挟大数据以令用户(If you like x,you will like x)的沛然自信。而MUJI那样基于生活方式的推荐和诚品的“高逼格推荐”则是另一条思路。
亚马逊之所以从书店开始打破线上、线下“次元壁”,就像贝索斯创业时选择图书品类时的逻辑:标准化、海量SKU、货架无限。对于图书这种数百万种品类,长尾效应最为明显的产品,网上书店对于“只取一瓢”的线下书店的冲击非其他产品所能比。
当亚马逊通过20多年的图书销售精准掌握了大众读者的阅读口味,筛选出了各个领域的头部图书,就可以反身去改造传统书店了。
对于线下书店来说,有限货架与少量SKU应该如何物尽其用?答案是只放最热门的书,那些在人流如织的大街上卖盗版畅销书的流动书摊最深谙此道。问题在于,这热门商品必须要在茫茫大数据之海上浮现出来。 共2页 [1] [2] 下一页 诚品书店曾连亏15年 演绎实体零售崛起之道 全球首家共享书店在合肥开业 实现阅读信息共享 “诚品模式”,实体书店的“救命稻草”? 诚品书店首次以“书街”形式打造新店“诚品R79” 创始人吴清友已逝 诚品书店的理想可还在? 搜索更多: 书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