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沉浮由盛转衰
新世界百货作为新世界发展子公司,于1994年在武汉以新世界品牌开设首间百货店,宣告在内地生根落地。
经过13年的跑马圈地,到2007年登陆港股之时,新世界百货已遍地开花,在内地15个城市及香港共经营28家百货店,其中6家以巴黎春天品牌经营。
上市以后,新世界百货又过了5年好日子,其业绩连续增长,营业收入由上市之初的9.8亿港元增长到2011财年的27.5亿港元,净利润由3.03亿港元增长到8.56亿港元,5年间营收及净利润水平均增长了近2倍。
到了2012年百货行业迎来拐点。在内地经济不振、电商飞速发展以及购物中心兴起的重重压力下,大部分百货企业的业绩增速不断下滑,乃至出现负增长,新世界百货也未能幸免,但其并未停止扩张的步伐。
到2014年,新世界百货旗下已拥有43家百货店,分布于北京、上海等21个主要城市。其营业收入水平也得以继续增长,2014财年其收入达到41.36亿港元,净利润却下滑到5.2亿港元。
2015~2016财年,新世界百货开始关闭经营不善的百货店,店面数目缩减到40家,但2015年营业收入仍然下滑到36.6亿港元,净利润更是出现断崖式下跌,仅为4564万港元,不足2012财年的十分之一。
2016年在郑氏豪门第三代接班人的操盘下,新世界百货开始了新的运营思路,着手优化业态布局,引进更多餐饮、娱乐及服务等体验式消费项目,扩大自营货品销售及租金收入的占比,相应地带来了业绩的小幅反弹。
2016年下半年,公司利润为9278万元,接近2015及2016财年全年利润之和,公司股价也由0.93元的低位反弹了43%。
即便如此,新世界百货的估值仍处于非常低的水平。目前,公司光现金就有18.5亿元,总权益为57.26亿元,总市值为22.43亿元,市净率仅为0.39倍,大幅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上市10年间,维持在低位的K线走势图清晰标注着其每一个战略的进与退节点。伴随着业绩的由盛转衰,新世界百货的股价也是起起落落。
“新世界百货交易的低流通量导致现有上市平台不再足以充当公司业务及发展的资金来源。”新世界百货透露,私有化后,公司能够透过新世界发展集中平台更灵活地为项目拨资。行业不景气现象使其需作出必要改变以增强长期竞争力。
新世界发展在要约收购完成后,拟对新世界百货中国进行哪些调整?随着新世界中国和新世界百货的相继退市,郑氏家族是否会进一步看空内地楼市,进而甩卖内地房地产资产?中国房地产报记者致电新世界百货中国,对方表示私有化事项须咨询瑞银香港分行,截至记者发稿未收到任何回复。
(来源:中国房地产网 苗野) 共2页 上一页 [1] [2] 新世界百货又一自营品牌落地 创新求变带动企业进步 新世界百货或溢价五成私有化 重回A股可能性不大 郑氏豪门第三代谋资本腾挪 新世界百货中国将私有化 新世界百货私有化涉及9亿 郑志刚表示没有圈一分钱 市值大幅缩水 新世界百货私有化 搜索更多: 新世界百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