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力大于推力
毫不夸张地说,近两年资生堂中国区大众线品牌的表现于资生堂而言,就犹如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2015年,在资生堂中国区大众线化妆品全年销售暴跌25%的同时,其高端线化妆品的销售同比增长31%。这样的剪刀差,直接刺激了资生堂2016年对中国区泊美、悠莱、姬芮等多个大众线品牌的革新,包括产品线、品牌形象等多方面。
改革的成效,从资生堂2016年至今持续发布的业绩报告中已经有所体现。不过,中国区业绩在数据上呈现回暖趋势的背后,却是资生堂高端品牌在独“挑大梁”。
其财报相关内容显示,2016年上半年,仅Shiseido、cléde peau BEAUTé和IPSA等品牌就实现了47%的增幅。对于今年第一季度双位数的增长,资生堂方面也表示仍由这些高端品牌驱动。
这也就意味着,资生堂中国区的大众线业务这块“软肋”仍没有硬起来。
这一点,刘博也表示认同。他认为,资生堂去年在中国区对大众线产品的改革还不够落地,尤其体现在产品折扣、营销手法、渠道建设、媒体宣传以及团队建设等方面,这也直接导致其改革还浮于表面。因此,除品质和价格定位以外,Waso的营销模式是否能够做到本土化,是决定其在中国业绩好坏的根本。
另一位行业资深人士也表示,资生堂大众线业务的根本问题不在于产品,而在于其运营模式,如果不将Waso在日本的操作方式进行本土化改良,依然难以改变其低迷的命途。在他看来,资生堂对本土化妆品店渠道的认知还停留在上世纪,应变与实操能力比本土品牌差一筹。
本土品牌会给机会吗?
去年,在资生堂提出要对大众线品牌改革时就有行业专家发声,认为其应该将研发及管理能力集中在优势更为明显的高端市场,而非纠结于大众市场舍本逐末。
不过,刘博认为,资生堂算得上最早在国内尝到化妆品店渠道“甜头”的外资企业,而大众线品牌是这一渠道的主流,集众多大众线品牌于一身的资生堂自然不会弃之不理。
更大的挑战是,抛开自身的运营模式而言,近年来本土品牌的崛起可谓是对资生堂大众线版块的当头一棒。
例如,自然堂、韩束等化妆品店渠道成长起来的本土大众线品牌,不论是在产品品质和包装上,还是营销手法上,抑或与渠道商的磨合上,反应更为灵敏。土生土长的“体质”,也让这些本土品牌对终端运营及动销支持方面,有更贴合市场需求的理解。
这样的壁垒,是外资品牌无法突破的,也就进一步挤压了资生堂、欧莱雅、宝洁等外资集团在国内大众线领域的生存空间。欧莱雅集团2016年财报显示,其中国区高端化妆品部门同比增长11.3%,而大众线表现“进入过渡期”。此外,宝洁为化妆品店渠道推出的海肌源、玉兰油花肌粹系列的双双失利,无不印证着外资品牌在大众线领域的无所适从。
显然,本土品牌对化妆品店渠道已呈严防死守之势,如若资生堂仅凭Waso品牌本身的卖点来打这场硬仗,恐怕更多的是为其中国区大众线业务增加负荷。
市场竞争不是龟兔赛跑,没有几个品牌会半途睡着,你还肩上挑着担,既然跑不赢何必走上一条更坎坷的道?
(来源:青眼 作者:师姐) 共2页 上一页 [1] [2] 我们与资生堂高管聊了聊关于电商的事 资生堂将推全新年轻品牌Waso 中国或为首发市场 资生堂中国引入门级品牌Waso 资生堂第一季度销售超141亿 业绩爆红全靠中国 资生堂中国市场持续回暖 高端品牌发展电商渠道 搜索更多: 资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