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仍难逃国际品牌的夹击
经过2012-2013年的关店潮后,国内体育用品市场正出现复苏。据国家体育总局2016年底发布的数据,作为“体育产业元年”的2015年,国家体育产业总产出达1.7万亿元,占同期GDP的比重为0.8%。
361°、特步等门店减少或许可以用销售渠道和经营策略的变化来解释,但是对于国产运动品牌来说,即便市场向好也很难说好日子就此到来。前述刘姓负责人表示,国内市场的巨大蛋糕,吸引的不仅是国货,各大国际品牌也早就瞄准了目标,而且拥有了更多筹码。
“国产品牌与耐克、阿迪的竞争劣势主要在品牌影响力和局限性。”孙政告诉记者,虽然也通过赞助国外一些大型赛事、签约体育明星来提升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但国产品牌的销售主要还是在国内,营销手段也不够新;在工业设计上也有差距,因此目前高端体育产品市场被耐克、阿迪甚至安德玛等国外品牌占据。
邓先生认为,国产品牌在和国际品牌的竞争中,部分国产品牌定位不明确,缺乏品牌核心价值观,难以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品牌形象。
不过在中低端领域,国产品牌也不断遭遇挑战。首先是专业运动超市的挑战,其中典型代表是迪卡侬。财报显示,去年迪卡侬在中国的商场数量从2015年的166家上升至214家,其中就包括西安市场。据其官网数据,目前迪卡侬在西安的商场数量已增至5家。
国产品牌成本和价格优势在削弱。球鞋玩家张杰告诉记者,国际运动品牌的产地已基本从中国内地转移到了生产成本更低的东南亚,这样可以给消费者更多优惠,企业也可以拿到更高利润。
新兴运动领域或成创新方向
就像此前对零售的重视一样,国产四大运动品牌在今年的年报中都提到了要提升门店效率、用户体验和加强零售市场。早在2015年国产运动品牌的战略合作协议签订会上,各大运动品牌老总都把“更专”、“更快”、“更强”视为转型探索的公式。
对于国内运动厂商来说,在今年守住现有阵地可能是首先要关注的艰巨任务,并且在强调专业化、创新化做大做强的过程中,也要避免落入同质化误区。
孙政认为,国产品牌经过多年发展,在产品设计和质量上都有明显提升,总体看与国际品牌的差距在缩小,而且销售渠道的覆盖更深,尤其是三四线市场的份额很大。他说,国产品牌应当利用好这些优势,另外在创新上也更大胆一些。例如:提前布局冰雪运动、山地户外、水上运动、功能健身等一些新的运动领域,在产品开发上真正做出差异化。
邓先生认为,体育用品产业在目前的市场中正不断细分。消费者已经不满足于一套装备做完所有运动,针对不同运动类型发展出不同的专业运动装备、提供特殊的使用性能,是未来体育用品市场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华商报记者 王静 李程 共2页 上一页 [1] [2] 盈利3616万元 美邦时隔两年扭亏 361度拓展海外市场 它是怎么走国际化之路? 361度再次低双位数增长 高端户外产品成新引擎 361度2016年收益增12.6% 渠道调整仍在继续 国产品牌361度公布年度业绩 去年净利约4亿 搜索更多: 3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