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型连锁超市最受欢迎的品牌是湾仔码头,甚至有些超市根本看不到三全的任何产品,三全在社区超市和二、三线城市比较常见。”上述与三全接触过的人士表示,这不单单是三全面临的问题,“和三全定位相当的思念,也有这个困扰。”
消费者对三全的印象还是偏中低端,很难用私厨水饺等提升形象,三全在产品结构上高毛利产品的布局也没有跟上。
目前,三全的销售渠道仍然集中在超市,商超渠道也是其赖以生存的主渠道。但如今随着超市、大卖场遭遇电商的冲击,超市本身的日子也不好过,为了进一步提升利润,也对供应商转嫁了成本,作为供应商的三全负担无疑将越来越重。
难以突围
不久前,三全食品发布业绩公报称,该公司去年获得净利润3870万元,较上年增长10.88%,对于业绩上升的原因,三全食品表示是由于开拓销售渠道,产品铺市率提高,加大了新产品的研发推广和品牌建设力度,同时拓展餐饮特通市场导致的。
但,这并不能消除外界对三全的担心。
经过梳理发现,此次是三全食品近三年来的首次净利增长,2013至2015年,三全食品出现净利三连跌。2015年三全食品净利跌幅甚至达到了56.83%,对此三全食品做出的解释是:新业务三全鲜食项目处在培育期,前期投入大,而且公司推出了很多新产品,研发和推广投入大,同时经济下行,市场需求下降,竞争激烈。
人们很难想象到,今天挣扎在盈亏线边缘的三全,曾经生产出中国大陆第一颗速冻汤圆以及第一只速冻粽子。
据国家统计局行业数据显示,2015年1至10月国内速冻食品企业利润增速同比大幅下滑至8.95%,且大幅低于同期收入增速14.60%,国内速冻食品行业仍然处于“以价换量”的状态。
业内人士称,三全难以走出低利润率的怪圈是其所在的行业特征决定的。
在经济学上,冷冻食品某种程度上属于“劣等产品”,消费者的诉求主要是低成本和方便。2014年思念从新加坡退市后,为扩大市场份额采取了低价竞争的策略。由于三全没有及时跟进,销量明显下降,而思念份额快速提升,随后三全被迫跟进。而同期,湾仔码头拒绝加入促销,份额快速下滑。这说明低价对消费者是非常有吸引力的。由于市场依然较为分散,促销和价格战很可能再次出现。
另外,还有一个如同被施了魔咒般的定律,如果产品要用到冷链,盈利能力通常偏弱。一方面,冷链本身的高成本使得冷冻食品相对于非冷冻的同类产品处于成本劣势;另一方面,通常只有超市冷柜里才能买到冷冻食品,所以下游商超的议价能力非常强,进一步挤压了冷冻食品企业的利润。
“线上线下都不出色,如果再不寻找一个突破口,就很危险了。”关于三全的前路,业内人士这样说道。
新金融记者 孙翼飞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三全食品业绩虽终结三连跌 但转型还未走出谜局 业绩止跌难掩三全鲜食颓势 缺失核心竞争力 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三全食品交出答卷 三全食品转型电商平台受挫 试运营以来一直亏损 三全鲜食贩卖机的赌局:暂时停运 前景难测 搜索更多: 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