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拐点已现?
实际上,2013年以71亿美元并购的全球最大猪肉企业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公司,为双汇提供了大量低价的肉类原材料,成为其秒杀竞争对手、对抗强周期的“秘密武器”。
双汇对这一“秘密武器”也是利用得淋漓尽致。根据上述双汇发展2016年年报披露,报告期内公司屠宰生猪1235万头,同比下降0.32%。但其与间接控股股东罗特克斯有限公司实现41.9亿元的采购额,主要是从国外市场进口分割肉、分体肉、骨类副产品等其他商品,成功规避了国内猪肉价格上行的危机。
数据显示,2016年4月间,美国猪肉价格折合人民币6.8元/公斤,进口猪肉到岸价在14元/公斤左右,而国内猪白条出厂价高达25元/公斤以上,是进口肉的近2倍。
“美国是猪肉生产大国,价格远低于中国水平。因此双汇将持续通过便宜的进口猪肉冲抵成本增加的压力。”万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3年,中国猪肉制品的消费量从5.95百万吨增加至8.32百万吨,复合增速为6.94%。有行业数据预测,到2018年中国的猪肉制品的消费量有望增长至11.91百万吨。
在2016年初时,双汇的管理层已经把工作重点放在了肉制品销量增速的恢复上,除继续推广2015年陆续上市的四批新品外,2016年战略重心放在符合消费升级趋势的低温西式新品上。
广发证券研究员王永峰认为,未来受益猪价下降与低温肉放量,双汇肉制品业务拐点会早于行业拐点,源于肉制品高毛利率下放量实现的业绩提升。
根据其提供的研究报告显示,预计未来3年肉制品利润复合增速达10%,主推的低温肉制品利润复合增速将超过14%。同时,屠宰业务稳利上量抢占市场,未来利润增速有望达到22%。“双汇业绩拐点已现,随着2017年上半年起猪价将经历至少两年的下降,以及低温肉制品的放量,将开启3年成长期。”
对于2017年的规划,双汇方面也表示,2017年肉制品会持续调结构,利润稳步恢复。2017年将继续双汇和Smithfield双品牌运作,努力提升西式低温产品占比。成本端肉制品业务则将受益猪价下降,预计一季度高基数后,净利将实现持续改善。
华夏时报记者 金晓岩 北京报道 共2页 上一页 [1] [2] 双汇创始人万隆:最喜欢做的事是杀猪,把猪杀好 双汇发展再次斥资10亿海外收购 毛利率压力仍很大 双汇陷毛利率不断下滑困扰 巨额并购整合效应无法发挥 万老板11亿港元再购美国肉企 双汇进口猪肉创历史新高 三季报低于市场预期 双汇发展被砸出13个月来最大跌幅 搜索更多: 双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