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月23日邀约媒体宣布正式开业之前,这个订货中心已试运营一个月有余。北京订货中心模式与温州首店大同小异,除了面积稍大外,最大的不同在于有同城的宜家商场可依托,后者则需从距离数百公里外的上海宜家商场发货。此外,温州订货中心对于宜家来说是一个需求旺盛而完全待开发的市场,而北京东北和正南已分布的两个宜家商场已可覆盖这个城市3000万人口,宜家五棵松订货中心的成立,将让京西消费者“再也不用跑过半个北京购买宜家商品”。
“北京是订货中心全球试点之一,宜家将会对订货中心做一个评估,如果评估效果比较好,未来这种模式将会考虑推行。”宜家中国区公关经理许丽德表示。
轻装快跑
“离消费者更近”这一温情表达的背后,透露的或许是宜家开店战略的悄然转型:由原本买地自建大型商场的重资产模式,转型为通过租赁物业、建立小型体验店的轻资产模式。
此前有消息称,宜家家居中国内地卖场,除广州店为租赁外,其余均为买地自建。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宜家1999年最早通过租赁方式建立马甸商场进入北京,在2006年买地自建四元桥商场,随后在2013年11月建立了同样为自有物业的宜家西红门商场,此外宜家在北京、武汉、无锡三地正在尝试从传统家居卖场转变为家居卖场和购物中心相结合的模式,一直延续着在京买地自建商场的模式。
不过这一模式,不仅需耗用至少2年的建设周期,还意味着投入大量买地和建造物业的资金,以宜家广东第四店番禺商场为例,占地超过4万平方米,营业面积超过2.4万平方米,拥有500个停车位,项目投资总额高达6.5亿元。
相比之下,订货中心模式短期投入少更灵活,北京商报记者从生活服务平台赶集网用户发布的商铺招租信息帖了解到,五棵松附近的商铺出租价格约5-6元/平方米/天,按此估算,面积为3000平方米的北京宜家订货中心,年租金约为600万。
此外,相比高达500名工作人员的宜家西红门商场,包括店长在内共计30人的宜家订货中心在人力成本方面也是轻装上路。
对这一轻资产模式,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知名IT律师赵占领表示认同,“订货中心模式占地面积小、更灵活且不受买地自建商场的限制,还避开了高物业成本难题,有助于迅速弥补宜家家居在京西的空白。”
京城的高地价或许也是让宜家选择更为灵活的订货中心而非大型商场,来分羹京西消费力的重要原因。北商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指出,在一线城市,开大店的成本越来越高,将物流仓储和配送功能放到距离市中心有一段距离的大店,在核心区域开设体验式的轻型门店的配合模式,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商业体采用。
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主任郭增利进一步指出,国内地产开发商在土地取得方面存在优势,而外资企业在中国想要获得土地相对有一定难度。“轻资产”模式可规避地产“劣势”,这将更有利于宜家发挥自身的零售优势。此外,宜家的“轻资产”模式应当与地产开发商建立物业合作机制,地产开发商为宜家提供专业的建筑设计保证,而宜家拥有自身的商业优势,入驻到地产商,也能为商圈吸引客流,“这将加快宜家在中国的开店速度”,郭增利指出。
加速扩张
加快在中国市场的开店速度,或许正是宜家尝试轻资产模式的动因之一。此前接受采访时,宜家中国区零售总裁朱昌来曾表示,宜家希望到中国149个城市开店,即希望未来能下沉到三线城市。截止到2016年,宜家在中国大陆已有21家商场分布在17个城市,按照此前透露的每年3-5家的商场开设速度,宜家要实现进入中国149个城市的目标至少还需26年。
宜家开店的确在提速。统计数据显示,宜家于1998年在中国开设第一家门店,在2012年之前,宜家在中国的门店数量仅为9家,到2016年,这一数据升至21家,以每年三家的速度增长。在2015年,宜家还曾提出“未来5年还要开16家店”的战略计划。
与部分竞争对手相比,提速后的宜家开店速度仍然有些过于稳健。以同样经营家居卖场的居然之家为例,2017年,居然之家计划在已经签约的278家分店的基础上,再签约100家分店,连锁店面超过220家。与宜家家居同时期进入中国市场的无印良品也提出加速开店计划,2016财年,无印良品在中国大陆净增门店32间,同比增加14.3%,并计划2017年在中国开出40间新门店。
郭增利指出,国内的零售商更多的寻求主题规模扩张,但在经济发展周期性越来越明显的大环境下,零售行业在朝着“精挑细选”的方式发展,过度开店不应该是零售商的首选。零售卖场应当追求门店的单店效率,在效率和规模之间寻找盈利平衡点,早些年业内已有一些外资零售在不断抛售“非优质”物业。
北京商报记者 吴文治 曲英杰 王维祎 共2页 上一页 [1] [2] “美食界宜家”Eataly在中国行得通吗? 宜家南通商场5月开业 为苏中苏北地区首家门店 曾想落户中国149个城市 宜家有了更多场景的渴望 宜家依然困难重重 以规模换流量可行吗 宜家想在中国开百家店 但它的肉丸不好卖了 搜索更多: 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