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化背后的新零售难题
对于银泰商业实施私有化退市的原因,包括国泰君安分析师宋涛、中投证券(香港)分析师刘思远在内的多位分析师均向观点地产新媒体表示,诚如银泰商业在公告中所披露,公司私有化退市主要基于三方面的原因:
一是港股来说,零售股房企的估值长期处于比较低的地位,企业想通过港股进行新一步的融资也比较困难;
二是阿里巴巴在整个新零售的背景下,也在推行线上线下相结合,进行电子化数据化的零售,银泰作为比较重要的线下平台,在进行短期转型时所推行的一系列策略可能对短期的经营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对股价或将产生进一步的负面作用,有些策略也难以得到股东的支持,所以退市的话将使得其转型策略更趋灵活;
三是不排除在实现私有化退市之后,银泰商业或与万达商业一样选择回A上市,毕竟,在阿里入股新三板上市公司三江股份后,三江股份股价即有了快速的上涨,在A股尝到了甜头的阿里有此想法并不出奇。
但在描绘美好的A股上市前景之前,摆在银泰商业面前的,是国内低迷的零售环境以及并不被看好的业绩表现。
据了解,截止2016年6月,银泰商业已在营及管理全国共29家百货店及17个购物中心,总建筑面积达292.4万平方米。
翻开银泰商业近年来的年报显示,2013、2014及2015年,银泰商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5.10亿元、52.51亿元及57.55亿元,同比增长15.4%,1.7%级12.3%;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5.95亿元、11.21亿元及13.17亿元,同比增长64%、-29.7%及17.5%。
2016年上半年,银泰商业实现营业收入30.48亿元,同比微降0.26%;除税前利润则仅有8.27亿元,同比下降25.78%。
从银泰商业近年来披露的财务数据不难看出,近年来银泰商业财务数据变化起伏较大,整体经营处于较为不稳定状态。
记者了解到,在阿里巴巴战略投资银泰商业之后,为应对百货业寒冬,银泰商业进行了一系列的转型调整。
一是对自身业态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对部分百货店进行了类购物中心的改造,并在新增门店中不断提升购物中心比重。
资料显示,,在银泰商业2010年至2015年新增的23家门店中,百货商场为7家,新增购物中心为16家,购物中心增长速度迅猛。
二是借助阿里巴巴的电商平台和大数据,在O2O业务上与阿里展开全面合作。目前,已有约68个在线淘品牌在公司实体店内出售,约786个公司线下品牌在线上销售。公司还在杭州市下沙开设首个厂家直销店,为客户提供O2O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银泰商业还同时在试行项目的轻资产化,公司与今年5月份就北京大红门店签订资产证券化协议,并表示未来仍会采取此方式盘活资金,实施轻资产发展战略。
这也被外界解读为银泰商业在经历长达16年重资产经营之后,开始进行的减负举动。
银泰商业近年年报显示,2013、2014及2015年,银泰商业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0.09%、58%及57%。
虽然相对很多内房企业来说,银泰商业的资产负债率并不算高,但对于讲求稳健的香港体系而言,该比率仍然意味着较大的负债风险,再加上对内地零售百货的不看好,表现在股价上就是银泰商业长期的估值低迷。公司股价从2007年上市发行时的5.39港元,最高上涨至2015年7月份的11.86港元,最终回落至公告日的7.03港元。
对于过往以重资产为主、负重前行的银泰商业而言,想要从港股上市平台上获取融资显然并不现实,而在阿里入股之后,公司所进行的一系列转型势必影响股价表现,在认为自身估值被低估的情况下,选择从H股退市或许也在情理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银泰商业在公告中已明确表示,公司不会增加10.00港元注销价,联席要约方也并无保留有关权利,但多位港股分析师在接受观点地产新媒体问询时均表示,10.00港元的私有化价格是一个市场比较满意的价格,银泰商业私有化获通过将是大概率事件。(来源:观点地产网) 共2页 上一页 [1] [2] 银泰私有化 阿里从股东到实际控制人的最后一步 阿里巴巴启动银泰私有化 交易金额约198亿港元 阿里新零售又一新动作 启动银泰私有化 宝鸡银泰城目前已完成招商33% 年内将开业 银泰豪投200亿 要在杭州萧山建特色农旅小镇 搜索更多: 银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