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周刊》就公司人对H&M品牌印象的一份问卷调查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在我们收回的1424份问卷中,有51.5%的调查对象认为H&M“设计一般,质量也一般”,认为H&M够便宜的消费者为24.9%。
低价的确是H&M尽力保证的品牌要素。为做到低价,H&M不向任何供应商采购设计,而全部使用自己的设计师。在每个区域,H&M都设有零售办公室和生产办公室,后者负责在当地寻找合适的代工厂并管理它们。人工成本低的亚洲是H&M最大的生产基地,75%至85%的服装都在这里生产,其中不止包括基本款,还包括面料、工艺更复杂的Trend系列。按H&M的说法,它会考虑本地零售市场的需求,在生产环节“做一个很好的混合”。
这可能没什么特别,所有的快时尚公司差不多都是这么做的。不过,H&M会在此基础上更节约。
“同样一件衣服,H&M愿意给的采购价比ZARA大概低20%。”上述服装业人士对《第一财经周刊》说。他曾为ZARA、C&A等快时尚品牌都做过代工,也曾拜访H&M洽谈合作,最后因对方开出的采购价低到难以承受而放弃。他告诉《第一财经周刊》,H&M的供应链正在向东南亚转移,采购办公室因此已从上海迁往香港。
“面料等级提高的话,加工工艺就要提高。比如生产白色衣服,普通棉花发黄,车间不够干净也没关系,但如果要用特别干净的棉花做衣服,车间得干净、工人的手不能脏、操作的时候衣服不能着地,对车间环境、工人的要求都高了,整体采购成本就会提高至少20%左右。”上述服装业人士说。
生产完成后,同样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H&M的物流流程中并没有让货到总部转一圈的环节,它直接让工厂在生产完后就发货到各销售区域的大仓。而ZARA为了保证货品的分发最大程度地接近销售时机,会要求全球所有代工厂把货全部打包,或陆运或海运至它在西班牙的总部,然后再空运分发到各零售市场。
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最终都会体现在产品定价上。H&M定价最高的Trend系列与ZARA价格相当,占比更大的Everyday和Basic系列则低30%左右。
H&M的敌人,是自己
低价最初的确吸引到了一线城市的李欣芮们,也帮助H&M进入了比ZARA更多的二三线城市和一线城市的郊区——在这里,低价是打开市场的头把钥匙,定价更高的ZARA并不敢轻易在这些地方开店,而H&M不断独揽当地热衷快时尚的消费者。
但10年过去,市场已经发生了太大的变化。
“消费者们变得更加富裕和精明,相比之前买大量便宜货的行为,他们现在会减少购买数量,但选择更昂贵、质量更高的服装产品。”管理咨询公司OC&C在一份关于2016年服装零售的调查报告中称。
李欣芮是其中的代表。她目前30多岁,工作职位有过两次晋升后,需要跟客户打交道的场合变多,怎么穿衣变成敏感问题。“很少能在H&M找到适合的衣服了。”她说。
房地产顾问公司第一太平戴维斯提供的数据也能与之相印证:高峰期时,H&M在上海的单店营收能达到每月1000万元左右,现在已降了一半。
面料问题只是李欣芮不再选择H&M的原因之一,另一个让李欣芮远离H&M的东西是设计。
和同样来自瑞典的宜家一样,H&M也是按照“为所有人而设计”来规划产品系列的。无论男装还是女装,都被分为Everyday日常系列、Trend潮流趋势系列、商务系列、青少年街头系列和运动系列,以及童装。
Everyday系列的意思是“日常穿着”,设计风格追求的是“安全”。在每家门店,这个系列都是重头戏,它们占据了每家门店刚进门的黄金陈列位置,同时产品数、陈列面积都是最多的。以女装为例,大概一半的面积是属于Everyday的。
要寻找今年最流行的天鹅绒、百褶裙等时尚元素,你得去Trend系列中找,它在H&M所有系列中设计最大胆,这个系列单独拎出来跟ZARA有点像,但在货最齐全的上海南京西路店,它的产品数量也只是这家门店的1/10。如果一个门店的面积太小,或者H&M判断周围商圈没有合适消费人群,这个系列就会被拿掉。对H&M而言,这意味着灵活性。但要应对类似李欣芮这样越来越有设计要求的消费者,这种灵活性并不够。比如,很少有人能感受到H&M所谓的“个性”和“多重风格”。
自2004年起,H&M开始在全球寻找知名设计师合作设计服装,并在产品中尽量体现这位外部设计师自己的设计风格,创造一种平价购买大牌设计师作品的消费方式。Karl Lagerfeld、Versace等都曾与H&M联手过。今年合作的品牌是日本设计师品牌Kenzo。
Karl-Johan声称,H&M做这个系列主要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给消费者一些特别的东西,给他们惊喜。“强调我们希望每天给消费者带来惊喜。”他说。
但这家公司并没有在中国市场主动推广这个系列。2016年的H&M与Kenzo联名款系列发布后,设计师只是带着穿了联名款的模特在纽约走了个秀。Karl-Johan Persson想要的品牌效应可能只停留于时尚敏感圈。
这种大胆设计也没能延伸到H&M的常规产品中。看到H&M今年发布的联名款后,Bernadette Kissane给出了“一日设计师”的评论。
对于设计问题,Karl-Johan Persson的父亲曾认为买手制能解决。这一机制要求设计师负责设计产品,至于决定要哪款设计、哪些款下多少订单、选用什么面料、产品交给哪家公司做……都是买手说了算。后者是常年在时尚圈、秀场以及各地市场穿梭的一群人,与伏案画设计图的设计师相比,买手被认为更懂如何在时尚和市场需求之间寻找一个最佳平衡点。ZARA就是这么做的。
但很长一段时间里,买手这个角色在H&M并不存在,什么设计可以进入订货、生产流程,是总设计师说了算。2002年,H&M决定把一部分“设计成果在市场上表现不错”的设计师“提拔”为买手,之后,这些设计师开始学着“当”一个买手,走出瑞典探访时尚之地,决定哪些设计进入生产流程,从区域市场的买手那里收集订单需求,并听取当地市场对设计的反馈——但他们本身还是有自己的设计偏好。
“如果设计不对味儿,叫买手改变是容易的,叫设计师改变并不容易。”上述服装业人士说,他认为设计师品牌肯定应该以设计师为灵魂,但商业公司不应该是这样。生意同样陷入困境的Gap正在转向于认同这一点。前后换了多个设计总监仍未能挽回业绩后,上个月末,Gap首席执行官ArtPeck反思称:“零售商应该更多关注数据,至少将数据和设计同等看待。”
Karl-Johan Persson也承认H&M需要在设计上投入更多,但他提到的不是“真正的买手”的问题,而是重新回到设计师。“如果直接把一件衣服丢给供应商去模仿着生产,是会快,我们也有些产品是那样做的,但是我们想有个平衡,要做自己的设计,这个过程是慢的,但对长期有利。”他说。
和父亲以及祖父一样,Karl-Johan Persson身上存在设计师情结,COS就是他在2007年创立,拥有独立于H&M设计师团队的品牌,目标客群是对时尚有兴趣,并希望拥有造型个性、品质更好的消费者。这多少意味着他在H&M品牌上追求“为每个人而设计”的目标不够有效。
Karl-Johan Persson并非不想让公司变得更懂消费者。在H&M,他要求每个员工每年在门店工作两天——高管也不例外——以观察和倾听消费者。他此次到访上海的行程之一,就是造访H&M南京西路旗舰店。
在他到来之前,这家3层楼的门店刚刚完成了重新装修,用装饰性灯具代替了直接镶嵌在屋顶的LED,光的颜色和亮度都没有变,仍然是模仿日照的白光。楼梯的墙壁由手绘木板改成了镜子,把屋顶的光反衬得更亮。在日照时间短的瑞典,这样的装修方式是受欢迎的。但在中国,“像超市,不像精品店。”李欣芮说。
因为语言不通,Karl-Johan Persson并没有在此次中国之行期间当体验店员。过去10年,来自李欣芮们对H&M生意的不同看法其实极少传到这位全球CEO的耳朵里。他更多只能通过最后的销售数字了解这个市场。
不过,他并不打算从根本上改变这家公司。“我们的商业模式在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都可行,没有太多公司能做到这一点”。Karl-Johan Persson说。
H&M近期的一个计划是变得更本地化,比如调整产品以更适合亚洲市场的需求。不只是尺码,而是看能不能在流行趋势上做得更多,类似2015年春节时曾针对中国市场推出过的新春系列,主打红色。
同时,Karl-Johan Persson称,H&M正在研究更数字化的课题,包括如何更灵活地安排销售季、如何用更好的方法分发商品,以及向消费者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最后一项,他指的是将于明年在中国落地的客户忠诚度计划,也就是会员制度。它被期望帮助H&M“了解什么样的顾客买了什么商品”以及“有针对性地促销和奖励”。至于实际能对H&M生意模式的改进起到多大作用,这很难说——2014年冒着损失线上销售额的风险选择自建网店而不进驻天猫,想的也是“灵活性”和“接近消费者”。而实际上,其网站提供的购物体验并不理想,我们问卷调查中有51.7%的消费者认为购物体验一般,还有25.1%的消费者从来没有体验过。
在中国市场,H&M更明确的目标还是继续开店。每年新开15%新店的计划并没有因单店营收的下滑而改变。
在Karl-Johan Persson父亲掌管公司的时代,H&M的创始人,也就是Karl-Johan Persson的祖父也曾质疑公司的扩张政策是否冲过了头,他问过Karl-Johan Persson的父亲:“为什么你要这么急?”Karl-Johan Persson的父亲回答说:“当你正炙手可热时,你不能停下来让热度变冷。”
显然,Karl-Johan Persson和Magnus Olsson都认同趁热打铁。无论他们对H&M在中国市场取得的生意规模有多满意,都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如果不能更精准地设计、分发和销售,规模在未来只会起到反作用。
因为,面对变化的市场、成熟的消费者和更善于迎合市场的对手,在过去10年创造高增长的经验很难再适合下一个10年。H&M最大的敌人正是H&M自己。
(来源:第一财经周刊 作者:吴洋洋 胡晨希)
共2页 上一页 [1] [2]
HMD首款安卓手机“诺基亚6”即将在中国上市
首款诺基亚安卓智能手机Nokia 6全新亮相,京东与HMD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疑似三星S8真机曝光 巨大双曲屏Home键消失
Michael Kors过于重视线下改革引投资者不满
2016 LVMH集团大事记 旗下萨玛莉丹百货筹备中
搜索更多: H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