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企动态频道  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商企动态 >> 商家动态 >> 正文
马莎百货退出中国:这个公司几乎犯了所有的错

  但食品始终没有被作为重点业务在中国推行。即便是在英国的总营业额中,2016 财年马莎英国食品收入是 54 亿英镑,服饰家居是 39 亿英镑。其中食品销售同比涨 3.6%,而服饰销售则是同比下跌 2.2%。

  在英国的百货品牌中,马莎在吃这件事上的研发也很超前:1970-80 年代,就率先开始在店内提供类似鸡胸肉奶油卷和三明治的即食食品,之后又逐渐扩展至各类自有品牌的包装食品。

  如果一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时,马莎就采取跟英国本土市场类似的店内布局,情况可能就没有那么糟:在马莎英国的旗舰店内,食品和服装所占面积大致相等;另有一批专门的小型门店,完全出售食品。2015 年,集团更是决定,在英国本土三年内开出 250 家专营食品的子品牌商店 Simply Food,以进一步弥补服饰部分的亏损。

  未来,这种变化只能在香港的马莎门店里看到了——今年圣诞节期间,马莎准备在当地提供最大规模的节日食品系列促销,并为此开出 3 家专门的快闪店。

  努力吸引中产阶级,但并没有“性价比”优势

  在进入中国内地的头几个月里,马莎百货的表现被公司董事局执行主席 Stuart Rose 评价为“一团糟”,以至于他不得不自己出面,到上海解决一些“基本店面管理”的问题。

  他当时并不觉得,公司针对 30 岁以上中国人的定位有什么问题。“谁来关注普通中产阶级人群?不是所有 12 亿中国人都有能力去买路易威登的。”他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时是这么说的。

  取悦中产阶级其实是个明智的决定,尤其是在中国中产积极群体日益庞大的时候。但这是个极其讲求性价比的人群,马莎显然在这方面没有任何说服力。

  2014 年,马莎在英国本土也被指出定价过高的问题,服饰品类中,同类商品与竞争对手的平均差价达到了 22%;而将这一定价策略搬到中国市场后,即便他们中的有些人可能会注意到,马莎在服装用料的品质上比一般的服装店讲究一些,也会提供更多的裤长和袖长。但 500-3000 元的吊牌价如果不加上一定力度的折扣,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就会骤减。

  在服饰方面,优衣库在中国同样被诟病最多的是不时尚。但你看它因为性价比得到了什么。

  货品缺乏吸引力,更致命的是还经常缺码断货

  “老气”,这是很多中国消费者对马莎的评价。基于连尺码和标签都要保持全球统一标准,你可以猜测货品很可能执行的也是这一标准,中国市场并没有被根据市场需求来区别对待。但随便和某个快时尚品牌去聊一聊,他们都会强调中国消费者对设计和时尚元素的偏好。

  更致命的是缺码断货。尤其是相对更受欢迎的食品区,货架上经常出现空位。这不像是一个对供应链有很强掌控能力的企业应该出现的问题。

在英国的马莎食品区,一般能见到的都是这样被摆放整齐的货架。图片来自 gorriti

  和很多百货公司采取专柜包销的方式不同,马莎出售的大量商品是自有品牌,面料采购、研发、设计、生产、销售过程中,很多环节都是自己来。1926 年,马莎就开始实行“从制造商直接进货”的政策,这样做不但能够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而且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对商品质量的控制。在英国总部,他们也设有专门的采购中心,可以根据不同品类的需求向全球“发包”生产,再从生产地协调成品的运输。

  2011 年,他们曾经承诺针对这些问题,对供应链进行一些调整:建立本地采购团队,以挑选更适合中国消费者的服装;新建的上海仓库将直接对接制造厂商、并将更好利用其位于深圳的全球配送中心;对于其强调时尚感的产品线 Limited Collection 从设计到销售的全流程也会更快。

  但直到现在,这些涉及供应链的问题,也没有被完全理顺:从海外运来的服装会因为通关时间过长而导致缺货;电商渠道也会出现送错货的情况。受影响最大的还是保质期短的食品:只要通关时间一长,送到店内就临近过保,只能低价处理。

  举棋不定,要么错过了重要时机,要么太超前

  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玛莎集团 2008 -2009 财年,利润降幅超过 1/3;英国市场上的销售额下滑了 1.1%,完全依赖于国际市场 23.9% 的增长,才做到 0.8% 的总体增幅。马莎当时的计划是未来 5 年内,国际业务收入的比例提升至 15%-20%,中国内地的业绩也被寄予厚望。

  在 2013 年 9 月,马莎在天猫开设了一个进口食品及葡萄酒业务的旗舰店;当年年底,连京东旗舰店也有了——这些动作,要比他们在欧美市场的竞争对手快上一两年。

  但从实际所获得的关注上来说,他们的动作又有点超前了:2014 年中,跨境电商的概念才在中国火热起来,包括天猫国际、京东全球购等大型品牌纷纷邀请国际品牌进驻。由于品类丰富,包括梅西百货、Costco、麦德龙、Sainsbury's 在内的外资百货、超市类品牌一度是引进的重点,几乎都在这两年的“双 11”和“618”期间,获得过专门的推广机会。

  不妨来设想下,假设当初马莎把食品作为了突破口,先在实体店培养了消费者,之后搭上电商的热潮,它在中国市场的命运会不会不一样?

  在一线城市还没站稳,又跳入了更复杂的二线城市

  在上海试水,然后进入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再通过合资公司或经销商模式,扩展到其他省份的省会城市,直至进入更多的二三线城市……这是几乎所有外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时,都会遵循的一个扩张思路。

  马莎在长三角市场的扩张,则一直被视为是另辟蹊径:在上海开出 2 家门店后,先是进入了临近的宁波、常州,之后又进入了江阴、温州、苏州。

  他们所尝试复制的,是在伦敦城里行之有效的“旗舰店 + 卫星城”模式;二线城市的消费能力和风险也不是没有考虑在内,所以大多是以主力店的形式进驻万达广场。

  但从品类的分布上看,你不会觉得开在这些新城市里的马莎,会与上海的其他小型门店有什么不同:规模较小、品类有限、价格还是那么高;服装款式不够时尚、食品区仅有少量货架位置。

  品牌认知度低,但又很少做营销

  在上海、北京这样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一线城市,介绍马莎的难度相对小一些。这里有不少外国人,也有不少去过英国留学、旅游的人,他们很难忘记马莎在英国的密集程度——大小门店超过 930 家,半小时车程内肯定能看到一家。

  在冬季假期前的零售品牌营销旺季,马莎也从不会缺席。我们之前就曾经报道过马莎在英国的好几支食品广告,虽然不一定能赶得上行业翘楚 John Lewis 的水平,却也有些不错的脑洞创意。此外,他们还会在 YouTube 上主动提供一些过节期间的使用小技能,像是“如何装扮你的圣诞树”、“烹饪可食用圣诞指南”之类的。

  但在中国内地,你很少能看到马莎主动出击打的广告,取而代之的是常规的店内促销,以及最传统的邮件营销,和微博转发抽奖。只有在天猫旗舰店开业、以及北京世贸天阶旗舰店开业时,他们才“大手笔”地打了户外和地铁广告。

  北京是最后一搏,但已经太晚了

  2015 年在世贸天阶开出一家升级后的精品门店,曾被看作是马莎终于开始有点理解中国消费者需求的表现:

  他们重新回到了国际化程度和消费能力都较高的一线市场,在这家 1500 平方米的旗舰店里改进了服装尺码的问题、调整了功能区划、有了更好的灯光设计、镜面设置、商品陈列效果,还扩大了食品区,将销售的进口食品扩大到了 1500 多种。

  在这家“二代店”开业时,马莎百货国际部总裁 Costas Antimissaris 曾表示,这一模式将成为马莎翻新中国现有门店的基础。他们希望通过改变商品和陈列的方式,进一步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但过去几年反复的调整,以及关店、开店,已经给年轻消费者留下了混乱的品牌印象。年轻人等不及了,何况,那里的大多数东西都很容易找到替代品。

  所以,马莎百货在中国,到底是什么?

  在英国见识过马莎的人,回到中国内地一看都会吓一跳。在伦敦,马莎是一个事无巨细的存在,从平价服装到赶火车前的三明治都可以解决。它的广告格调清雅,也很时髦,各种节假日的橱窗和特别系列一个不少。

  但中国呢?除了熟悉英式文化的香港,可能连马莎自己都没有答案。

  (来源:好奇心日报 许冰清)

2页 上一页  [1] [2] 

马莎百货在中国的“八年抗战” 生而无音死也悄悄

败走中国 马莎百货缓步撤离

马莎百货败走内地 门店持续亏损将全部关闭

马莎百货将关闭内地所有门店 称关店是最优方案

马莎百货要退出内地市场 谁来接手这一烂摊子?

搜索更多: 马莎百货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