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中国公关部也有 70%-80% 的预算用于社交媒体上,麦当劳还造了好几个社交媒体节,比如派 day 和麦乐送日,带来的销量增长都还不错,派 day 在微信上推送一条消息之后,三天的销量增加 50%。而麦乐送日当天,送鸡翅的活动推出后,麦乐送 app 用户的登录量大概是日常的十倍。

所以长远来看,基于掌握用户数据的重要性,麦当劳“无论如何”得做自己的 app,好在它现在有一半的数据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
但销售数字的增长这种诱惑很难抗拒。对于麦当劳的中国区来说,实际上大部分跨国公司都有这个问题,对他们的考核就是业绩增长,那么从管理层角度来说,最重要的事是在这一年中完成销售业绩,把汉堡卖出去就好,而不用想太多是饿了么卖掉的、支付宝渠道还是自家店里卖出去的。所以对麦当劳来说,第三方外卖现在无论如何对他们是好事。这也同样是 Easterbrook 专门称赞中国市场第三方外卖的原因。
但麦当劳如果把它未来增长交给不能掌控的线上,品牌会持续弱化。
麦当劳也试图在线下去增加数字化体验,把消费数据更多留在自己手中。比如从 2014 年开始,麦当劳餐厅陆续改造为“双点式柜台”(点餐与取餐分开),安装自助点餐机,目前已经覆盖了北上广深的大部分门店。今年一月,麦当劳还在北京王府井开了家概念店,引入微信手机点餐、无线充电、线下游戏体验空间等设计。不过在英敏特餐饮分析师陈杨之看来,“主题餐厅,智能点餐机器人之类只能起到一种吸睛的作用,短时间内或许可以提高单店收益,但并不是长期吸引客流的因素。外卖业务的崛起又削弱了快餐的速度优势。”
其实在第三方外卖上,麦当劳在品牌体验上也并非没有意识,他们清楚品牌是最重要的资产。“一开始要不要和饿了么合作时,他们很犹豫,他们担心如果使用第三方物流,用户收到的薯条如果是乱堆的,纸袋被捏成一团,保温箱是不保温的,东西也不新鲜了,就会对麦当劳品牌造成伤害。”上述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说。
所以对于所有的第三方外卖,麦当劳都坚持自主配送。但就算是自主配送,你也能在各个平台中麦当劳餐厅页面的评论里看见消费者的抱怨,比如速度太慢、服务态度差甚至是与订单不符。就像任何其它普通的餐厅那样。

久而久之,薯条在多少分钟之内保持最好的口感,汉堡出炉多久之后会扔掉,这些以往麦当劳的传说可能都不会再提了。而沦为第三方外卖的一个供应商,最最重要的问题可能还是,麦当劳起家除了技术、管理上的一些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在一代可能是两代人心目中是一个比较酷比较年轻化的品牌。这个载体跟它销售的汽水、薯条、消费空间、热情、年轻等联系在一起。而一个供应商显然缺少这样的机会。
这大概也是虽然麦当劳第三季度财报的各项数据都比华尔街之前预测的要高,但其接下来的经营状况还是不被看好的原因之一。
零售调研公司 Conlumino 的报告指出,虽然麦当劳不断更新的菜单带来了更多顾客,“他们还没有完全改善在年轻消费者那的印象,很多年轻人在看到有更好、更舒服的选择时,还是会避开麦当劳。”
“刚才肚子饿了叫了个麦当劳外卖,我啃着一个麦辣鸡翅突然想起来,这他妈是我小时候生日那天在地上打十几个滚不起来才能赖上一顿的麦当劳啊!!我现在半夜三更拿手机戳两下,他就得老老实实给我送到枕头边,我躺在床头柜上吃!我真的太有出息了,是个人物了!”
这条微博受到了很多人赞同,有两万五千多人转发它而且其中不少人都是在感慨自己长大了以及小时候吃麦当劳的确是很奢侈的一件事。
曾经,麦当劳不断获取新的消费者的路径是:儿童——青少年——成为父母,带上儿童。但这种对麦当劳来说,一种理想循环已经被打破了。
吃麦当劳,从一种犒赏,变成了一个人匆忙解决肚子的问题。
乐观来看,麦当劳还是会获得新增消费者,但牺牲掉的是品牌鲜明的个性,以及数据背后对消费者的敏感。
(来源:好奇心日报 作者:李莉蓉) 共2页 上一页 [1] [2] 传凯雷、贝恩资本参与竞购麦当劳中国资产 TPG退出 TPG被传退出麦当劳中国特许经营权竞购 麦当劳、星巴克,这些品牌是如何找到自己的死忠粉的? 麦当劳三季度净利增2.6% 但仍不被华尔街看好 麦当劳新聘200名专业人才加强社交媒体 搜索更多: 麦当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