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的冒险
“首食生鲜”连锁超市是首农集团从生产型企业转型成生产流通型企业的重要渠道之一,与其他传统超市相比,首食生鲜是典型的“富二代”,背后的支撑力难有人匹敌。北京消费者熟知的三元、八喜、丘比、华都等品牌都属于首农集团,截止2015年12月底,首农集团的经营性资产达到了638.98亿元,营业收入约为350.28亿,利润总额达10.22亿元。到2020年,首农资产、收入将双双达到千亿元水平,其中全资及控股企业的销售收入要超过700亿元,实现利润15亿元。
作为直接操盘首食生鲜项目的首农物流,在北京市内拥有多个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已初步形成安全农产品配送体系。另外,据何以彬介绍,首农物流拥有较大的资产规模,近年内业务收入实现持续、快速发展,保持了良好的盈利能力和稳健的财务结构,经营和财务状况运行良好。
但是首农集团之前在流通领域的并未太多涉及,这几乎是其惟一的软肋,也是其他从生产型企业转型生产流通型的企业面临的共同门槛。北京二商拥有众多知名品牌,包括六必居、王致和、月盛斋、白玉和宫颐府等。2005年,北京二商曾经在朝阳等地开设了10家社区零售店:北京二商食品店。不过,由于经营业绩不佳,仅过了一年时间,这些店面就先后被“调整”。2012年,北京二商再次试水零售终端,将旗下两家零售门店开进社区。如果这两家门店的业绩达到预期,北京二商计划陆续开出30家同类零店铺。不过截至目前,此事并无明显进展。
挑战前三名
如果将2015年9月首农联合益民市场进行“农改超”后的菜市场视为首食生鲜第一家门店的话,那么在其之前,北京实体连锁领域尚无真正生鲜超市品牌。“生鲜产品一直是北京消费品市场中最重要的品类之一,与其他品类相比,生鲜品类的同店重复购买率更高,此外60%的消费者表示在购买生鲜时交叉购买其他零售品类,生鲜产品是最有效的引流武器。”付以彬认为,生鲜市场足够大,而首农也有足够的实力来提供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商品,在其规划中,计划在北京市建设100家生鲜连锁超市中,全面建成后“首食生鲜”连锁超市预计排名在前三位。
但是现在市场已经完全不一样了,生鲜不仅已经成为各大超市纷纷加码的品类,之前更多停留在生产者、供应商角色的企业都进入了这个市场。今年6月份,位于朝阳区石佛营路的京客隆社区超市在一个月前被改造成了“京捷生鲜”,这是京客隆最新尝试的生鲜超市业态,聚焦在生鲜、厨房食品和用品。除了京客隆在北京东部默默地推进生鲜超市,与此同时,北京西部的海淀区也多了几家超市发的生鲜超市,不过超市发并没有在门脸和装饰上把生鲜超市和其他超市做出区别,只能在门店大小、风格和商品结构上确定。超市发内部对生鲜超市的定位是,面积多为200-500平方米,80%以上是果蔬肉类等生鲜产品,面向家庭化消费。在香港回归19周年之际,供港生鲜全国首家门店在朝阳区山水文园附近正式开业,目前囊括蔬果、肉禽、粮油等20多个品类近500种产品,预计今年10月前通过加盟方式在北京城区开到50家实体店。按照规划,新发地旗下的生鲜超市今年下半年将在丰台区开出第一家店,试点成功后预计会在北京市主要社区租赁商业物业,开3-4家生鲜超市。
“生鲜店谁都能开,但做好不容易。”超市发总裁王增庆曾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从超市本身的经营和管控来看,生鲜超市的技术要求比较高。除了把进货、售卖、促销等前台工作控制好,后台也需要基地、供应链、物流配送、标准化等一系列支撑。“有规模支持和成本优势,生鲜超市才能找到生存点。”据零售业内人士介绍,生鲜品类毛利低、损耗大,传统超市在运营时一直是以生鲜带人气、日用百货类商品赚利润,一般情况下,生鲜综合毛利在15%以下,而日用百货类可以达到30%以上,将生鲜部分单独出来以专业店的形式运营,对于门店来说有不小的盈利压力。
北京商报记者 邵蓝洁 共2页 上一页 [1] [2] 贵阳今年要开20家惠民生鲜超市 目前已开业11家 太原“向晋匀加速”生鲜超市十余家门店同日开业 跑10家生鲜超市后感悟:中国的O2O需要日本的救赎 昆明今年出台方案:生鲜超市不得少于100平米 台风“尼伯特”袭台:生鲜超市蔬菜被抢空 搜索更多: 生鲜超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