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高档商场一开业起点非常高,在后来的经营中却没有太大的提升空间,“当世界顶级品牌一次性聚集后,要不断讲新故事难度就变大了。”
本月中旬,包括尚嘉中心在内,虹桥商圈六大商业体试行周末、节假日任意消费即免费停车5小时,在六大商场消费可选其中任意一家商场停车。“高大上”的尚嘉免费开放停车,会不会感觉吃亏?王裕强给出的答案是:“要培养未来的消费者。”给消费者一个期许,也是给商场多一种未来。
熟悉本地情况利于实体零售
今年3月,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5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6.4%,成为经济增长第一驱动力。与此同时,2015年中国出境消费人口达1.2亿人,境外住宿、消费支出达1.5万亿元,其中7000亿至8000亿元用于购物。
旺盛的消费背后,满足中高收入阶层个性化、差异化的消费需求迫在眉睫,解决商品种类、价格、质量、安全、购物环境等方面的问题,成为商业供给侧发力、进行结构性改革的重点。王裕强认为,虽然境外消费成为热潮,但在满足本土消费者需求上,中国零售商仍更具优势——中国人更明白中国消费者要什么,“零售业非常复杂,受到文化、传统、习俗、消费者心理等影响。”细观上海目前人气火爆、提袋率较高的几大商业地产,无论是恒隆地产旗下的港汇恒隆广场,新鸿基旗下的国金中心、环贸广场,香港新世界集团旗下的上海K11,还是本土民营企业月星集团开发的月星环球港,均由华人企业一手打造。
王裕强认为,海外百货进入中国市场,需要一次性开设20家至30家门店,才可能形成规模效应,且海外高档百货的核心优势“买手制度”,也需要适应中国境内市场的需求和检验。然而,即使很多零售商、地产商有开购物中心的财力,但人才依旧是关键。“要做好一块商业地产,没有8年至10年以上的管理经验难以胜任。”他表示,商业地产的经营非常讲究团队合作,除了专业,还需要对当地社会有丰富的认知,团队的执行力直接影响商业地产的发展。
这也是为何地产界会流传这样一句话:做住宅是上小学,做办公楼是上中学,做商场才是上大学。“因为商业地产需要长期经营,不能急功近利,更不是蜂拥而至靠碰运气就能做好的。”实体零售到最后一定是熟悉本地经营者更为合适,人才和管理思路就是关键。“中国的商业地产一定是靠中国人做好的。”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舒抒)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上海又一商场要关门?中信泰富也过不下去了 万科的命运是中信泰富 王石不值得同情 11名原中信泰富小股东提起诉讼索赔55万港元 中信泰富转售申虹广场承诺变空谈 上海5项目出售居多 上海中信泰富美食街因二房东纠纷部分商铺被迫停业 搜索更多: 中信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