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顺风顺水到遭遇困境
在确定了报喜鸟的高端男装品牌定位之后,如何抓住消费者心理进行营销便成了一大难题,当时由于竞争激烈,多数服装公司均采取打折方式进行促销,而吴志泽却反其道而行之,推出了一项规定:报喜鸟全国统一定价、永不打折。“头三个月基本没生意,代理商都以为我疯了。”不过吴志泽依然顶住了销售压力,坚持原则,慢慢地,不打折的报喜鸟顺利打入了高端服装市场。
报喜鸟成立的前十几年发展得顺风顺水,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2012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及净利润每年至少都有10%以上的增幅。
真正的困境从2013年开始,电商渠道对传统服装纺织行业的冲击体现在了业绩上,当年公司营业收入为20亿元,同比下降10%,净利润1.6亿元,同比下降66%。随后的两三年时间里,报喜鸟业绩也不断下降。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2015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3亿元、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7%、25%。
与此对应的是,报喜鸟的线下实体门店呈现出增速放缓的状态,个别品牌的店面数量直线下降。
吴志泽也在积极顺应电商时代的发展,扩展电商业务。2014年,报喜鸟天猫旗舰店正式开业销售。2015年更是动作频频,2月份,报喜鸟创投斥资4500万元入股上海小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布局电商业务。3月份,公司投入2500万元增资仁仁科技,该公司主要业务范围是移动互联网O2O及大数据营销,6月份,还耗费2000万元增资吉姆兄弟时装定制科技,发展跨境电商业务,不过目前公司在电商渠道的布局依然还是“无产出”状态,数据显示,以上三公司2015年亏损总金额达199万元。
据了解,2014年公司在电商渠道的销售额约为1亿元,2015年约为3亿元,虽然同比有大幅上涨,但占总营收比例也仅有约15%左右。目前需要考虑的是,电商渠道的销售是否真的足以覆盖店面数量下降而带来的销量下降幅度?如果能覆盖,那么这个过程需要多久呢?吴志泽本人也并未在公开场合谈到以上问题。
“不务正业”跨步互联网金融
2015年,伴随着业绩下滑的压力及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吴志泽曾在多个公开场合宣布将互联网金融作为集团的第二主业进行经营。去年5月份,公司决定强势拓展互联网金融业务,投资成立小鱼金服,运营温州贷平台和口袋理财平台。
吴志泽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报喜鸟本次投资不仅与前期投资的仁仁分期、参股永嘉恒升村镇银行等项目实现一定的协同效应,公司还将继续在互联网金融方面加快投资步伐。
今年3月,公司在全景网的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参与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目前处于投入期,对公司业绩暂无贡献。
吴志泽进军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做法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他抓住了资本风口,进入新领域将增加公司利润增长点,但更多人认为吴志泽“不务正业”。直接从服装实业跨越到互联网金融,这其中跨度不可谓不大,此外,发展互联网金融业也需要前期的资金投入,据了解,上述互联网金融项目已经消耗了大约2亿元,此消彼长,或许会对实业发展投入产生一定影响,最终两者能否实现协同发展,抑或在资源上相互竞争还有待观察。
又欲回归步入私人订制领域
2015年7月,吴志泽还高调宣布将集中火力发展C2B私人订制业务,实现公司多元化全品类O2O加C2B的经营模式。
吴志泽本人也曾公开表示,公司看好定制业务,预计2018年业务销售额占比达到生产规模的50%,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这一比例仅为20%左右。
目前相关的合作及投资已经展开,今年8月,SAP与报喜鸟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SAP方面表示,将助力报喜鸟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国内男装品牌纷纷进军私人定制、高端定制市场,蓝海已逐渐泛红,如果企业不能推出差异化产品,就很难掌控市场主动权。
在传统服装纺织业的转型之路上,吴志泽并非个例,他面临的困境几乎是目前服装纺织公司领头者面临困境的一个缩影,当服装行业无法通过扩张门店的野蛮方式得到乐观营收后,相关改革措施被迫进行,56岁的吴志泽面临时代改变的挑战也不得不做出改变。变则通,固则亡,目前吴志泽手中的牌仍在变换,不过在20年后的当下,他是否仍能成为行业转型道路的开拓者?依然值得期待。
(来源:投资者报 记者:潘亦纯) 共2页 上一页 [1] [2] 报喜鸟转型自救落空 重回主业亏近亿 重回主业亏近亿 报喜鸟转型自救落空 报喜鸟自成立以来首亏 2016净利润亏损近亿 报喜鸟押宝私人定制 欲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制造 净利跌超八成 报喜鸟转型效果未显 搜索更多: 报喜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