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RA一年中大约推出12000种时装,而每一款时装的量一般不大。即使是畅销款式,ZARA也只供应有限的数量,常常在一家专卖店中一个款式只有两件,卖完了也不补货。
ZARA通过这种“制造短缺”的方式,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追随者。“多款式、小批量”,ZARA实现了经济规模的突破。
而年纪较长的MANGO似乎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核心优势。面对市场的快速变化,MANGO的反应是缓慢的,甚至是无作为。
每次路过MANGO的店面,都会发现里边商品在打折,并且都是一些比较老的款式。比起ZARA以产品的碟新换代面市,MANGO似乎一直打的是低价策略。
然而,低价策略并不是万能的,对于MANGO而言,一味依靠降价促销显然不能帮助公司渡过困境。
伴随着快时尚市场逐渐饱和,不断关店的MANGO不禁让人担忧,随着线下市场的萎缩,增收不增利的MANGO靠低价未来又能支撑多久。
如果还想在快时尚领域有一搏,光靠降价肯定不行,应该在设计上做文章、在品类上下功夫;此外,经营模式是否可以适当改变,以配合目前的慢增长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的办法。
3.时尚的代名词PK模糊定位
MANGO从入市至今定位一直很模糊。
在快时尚日益竞争的当下,MANGO的压力不言而喻,从过往历程中也能看到MANGO刺激消费的努力。
比如以女装为主的该品牌,2013年推出了童装、运动内衣产品线和大码服装子品牌; 2014年还引入了专门针对青少年和成熟女性的服饰系列。
然而,定位越多越会使自己变得四不像。对于二十岁出头的女性消费者而言,MANGO的衣服有些老气过时,而对于三十多岁的女性而言,MANGO又不是她们经常消费的品牌。
这样尴尬的定位使得MANGO的销售额一度下滑。与门庭若市的ZARA相比,MANGO显得分外冷清。
比起竞争对手模糊的定位,ZARA就要明确的多,一直负有“一流设计,二流面料,三流价格”的盛名。
ZARA深受全球时尚青年的喜爱,设计师品牌的优异设计,价格却更为低廉,简单来说就是让平民拥抱High Fashion。
各大时装博主的微博上也经常会推荐ZARA的衣服,ZARA已然成了年轻女孩市场的代名词。顾客平均一年去ZARA17次,而其他品牌只有4次。
4.后记
商场如战场,从来没有固定的法则。只有根据市场及时反应,走在对手前面,才能做赢者。而一尘不变的销售策略只会将企业置于危险境地,不进则退。
曾有言,目前传统行业处于日落西山的境地。其实,世上本无夕阳的产业,而只有夕阳的企业和夕阳的人,由量的扩展到质的突围,正是商业的最后一公里。
能打通这最后一公里的企业必将成功,而打不通的只能成为成功企业路上的垫脚石。MANGO能否重振旗鼓超越同门小辈ZARA?让我们拭目以待。(来源:服饰绘 作者:七七) 共2页 上一页 [1] [2] Mango计划通过Sears西尔斯重返美国百货渠道 同行猛拓展,自身急关店 MANGO廉价策略失灵 押宝天猫 电商真能帮MANGO追上ZARA吗? MANGO 2015年销售额23.27亿欧元 年增长率达15.3% 快时尚行业几乎都不行了:Mango去年只赚了几套房子 搜索更多: MAN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