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少洲 图/蔡胤
区域之辩:回不回一线城市?
易小迪出生于湖南永州,总是一身基本款西装,戴金属框的眼镜,身材清瘦,颜面素淡,混迹商场多年气质仍如同书生。业界对他的印象是为人简朴,经商谨慎。2000年之后,随着品牌在全国落地,阳光100如日中天,2009年之后北京房价大涨,较早在北京核心地段开发项目的易小迪认为当时的市场风险正在累积。2011年时有媒体援引易小迪表态称:“阳光100不去一线城市冒险”。
尔后,加上上市的融资渠道没能顺利打开,阳光100或主动或被动地选择了避开一线城市进行扩张,主要在二三线城市开发项目。后来的故事猝不及防:2013年北京房价大涨,以闽企为代表的一些充分利用杠杆的中小型房企也在京城局面大开。
近年,总部位于北京的阳光100近年甚少在北京召开发布会,易小迪则更少露面。在这个经历了短暂的调整之后又迅速在分化中上行的房地产市场,媒体将更多的笔墨留给了风口浪尖上英雄迟暮的王石、辗转磨砺后野心勃勃的孙宏斌、以地产起家又正在抛却地产的高调首富王健林,带领SOHO中国从售转租如今大谈共享经济的潘石屹,又或是在北京高举高打、擅长资本运作的黄其森。
而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地产创业者,易小迪虽是中国地产行业里不折不扣的“元老”,却较少在媒体镜头前露面。如今易小迪留给大众的印象,仍然只是出门坐经济舱、外出公干点菜少等从前讲过的老桥段。这些年,湘江西岸和柳江附近的阳光100的房子仍然醒目,而易小迪却像个隐居者,隐居在了车水马龙遍地豪宅的闹市之中。林少洲毫不掩饰自己对易小迪的认同,他说自己拒绝了诱人的股权条件,选择了阳光100,最重要的原因是看中易的为人。他说,阳光100不是资源导向的公司,大家价值观相同。
易小迪平时少言,回答记者提问时表述清晰,字字句句紧扣主题,语气谦和但没有多余的客套。可能是因为信佛,他说起话来显得没有丝毫进攻性。但去年10月,他曾有过一段对时下地产行业的评价。他说,如今地产大户开会,永远在传递哪个城市人口净流入多少,输入资金最多。这让房地产商变成了“一锤子买卖”的投资家,“这是很大的悲哀”。他主张房地产回到以产品制胜的时代。
可资本都是趋利的。在商言商,投资者永远不变的,是对利润增长曲线的偏爱。一线城市,意味着回款、现金流,意味着较高利润水平。对于从事商业地产开发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和机构的主流看法是,土地储备在一线城市更保险、三四线城市风险较大。正因如此,作为一家公众公司的阳光100,其未来的商业模式、利润增长、区域选择,都备受投资者关心。
易小迪也想过要回到一线城市。去年6月15日,易小迪接受第一财经等媒体采访时透露,未来阳光100将借助资本,通过盘活房地产存量进行扩张,或将借此回归一线城市。当时记者获得的消息是,阳光100已与资本合作,在北京、深圳、重庆等地寻找拟合作项目,将通过重新定位和改造、加入商业街区和社区配套服务,来重新启动这些项目。这样的抉择转变的背后,既有第一代地产创业者特有的清醒,也带着地产金融时代创业者的无奈。
当时实属淡市,一些中小型企业在大城市的项目面临去化难题,阳光100希望与资本接盘此类项目,或者输出品牌和运营能力来获取收益。而如今市场流动性加大,一线城市不动产已经少了易小迪口中的“产品”属性,开始价格上涨,逐渐“货币化”。在这样的市场,阳光100究竟要如何选择未来的战场?
在3日的发布会上,林少洲提到了他个人与董事会“一些角度上的差异”,即在区域选择和项目的选择上的差异,“我觉得区域的选择可能需要放在一个更重要的位置上”。他还透露,自己希望在华南加大布局,考虑在深圳设立办事处,谈旧改项目。他也希望区域策略“被优化”,如在华东区域、华南、珠三角做最大程度、主动性的拓展,也可能在无锡同时布局四五个项目。
“现在在一线城市也在积极的洽谈项目,像深圳的旧改项目,北京上海的旧城改造的项目,我们的愿望是有的,但是我们也没作为一个固定的目标,我们还是看项目。”林少洲在回答媒体关于区域策略的提问时说,阳光100不会通过公开市场竞拍土地,在北京会选择租一些低效的资产进行改造,提升价值提升,随着运营团队越来越强大,未来可操作的项目也更多。
在万科工作10后,离开开发企业后,林少洲在2002年3月创立厚土机构,这是一个专门从事地产投资、项目运营管理、项目策划、区域开发顾问、文化产业运作等综合业务的机构,期间在北京、合肥、重庆、西安、石家庄等地运作地产项目。在评价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时,林少洲露出了锋芒:北上广深的市场,房企不创新也“卖得火火的”,整个市场是资本导向。他说,未来中国人的机会不在一线城市,地产市场,并不是只有北上广深是诺亚方舟。
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阳光100销售收入为人民币20.8亿元,同比减少11.9%,净利润为8.6亿元,同比增加 20.4%。其间,销售物业收入为18.5亿元,仍是收入主要来源,物业管理及酒店经营约为1.8亿元,投资物业的租金收入为5275.6万元。
面对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迥异的多个城市,林少洲如何在街区综合体项目规模增长的同时,带领阳光100整体利润的稳定增长,目前还不得而知。对于第一财经记者的这一疑问,林少洲回答说:“根据不同的群体选择不同业态的组合,这些还在摸索,还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
至发布会结束,林少洲未提及任何阳光100的财务数字,他说他做总裁之前从未看过财报。第一财经记者观察到,在城市选择的话题上,他提到了“持续性地深耕这些重点的城市”,并用了“攻击性的姿态”、“强力突破”这样的字眼。也许,在这个价值观驳杂、兴奋而喧嚣的市场上,除了创新和转型之外,这才是阳光100当下最需要的武器。(第一财经 蔡胤)
共2页 上一页 [1] [2]
阳光100维权频发 销售低迷负债高企
范小冲:阳光100街区综合体不是传统商业地产
阳光100出售资产遭遇失约终止 “弃车保帅”战略蒙尘
标普下调阳光100评级 因其流动性及融资风险加剧
阳光100街区商业高开低走 2015年股东溢利下滑21.6%
搜索更多: 阳光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