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支付宝上周推出的新版本进行了大改动,被理解为继续与腾讯微信支付“死磕”社交,外界也依然一边倒的不看好。而外界之所以断定支付宝是要做社交,就是因为类似朋友圈的动态消息流生活圈被放在了首屏显著位置。但其实动态消息流并不专属于微信,或者说社交网络的专属和首创。
最近的几个月里,除了支付宝盯上了动态消息流,其他几个大平台也在悄无声息的演进。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呢?钛媒体作者李慕阳认为,这几个大平台之间,直接争夺的已不是用户的钱包,而是用户信息流和时间。
如果动态消息流是“做社交”的标志,那么京东推出了“你关注的达人动态”,刘强东也想染指社交?而推出了“好友去哪儿”的大众点评是不是也在做社交呢?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动态消息流从来都不是只有“社交动态”一种类型。
一、做不做社交,who care?
近日,传闻已久的支付宝大改版如期到来,在一片“马云为何要死磕社交”的争议声中,类似朋友圈的动态消息流(英文名news feed)生活圈终于被置于首屏醒目位置。至此,这个搅动千万人神经的金融巨怪终于朝着“无限接近社交平台”又迈进了一步。在过去的多轮迭代中,它已经朝着这个方向先后做到了:
1、有海量的用户,有稳定的需求和频率(围绕支付的各类本地生活、金融、商务场景)。
2、通过被诟病争议的集五福行动,用户结成了好友关系,形成了关系链,完成了最初的社交沟通体验。
3、产品设计朝着“突出和适合用户社交”全面转轨,突出了动态消息流,像素级借鉴微信的im即时通讯系统。
事情到了这里,支付宝离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交平台只差一步了,但却是最关键的一步:用户社交习惯的养成,具体来说,就是提供“深入人心”的社交场景,让用户通过支付宝的社交功能来运行和维护自己的关系链,达到各种社交需求的满足。——简言之,光有人和关系链还不行,你得让用户把这个关系链运维起来呀!光有强大的社交功能还不行,用户得有使用场景啊!
这看起来只是最后的一步,但却足以关键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了,但是已经进击到这一步的支付宝产品经理们,真的是想做社交吗?或者说,迭代到这一步的支付宝,做不做社交还重要吗?这样一个“刚需功能+杀时间消息流(生活圈)+丰富本地生活及金融服务+社交沟通im功能”的大杂烩,你真的可以界定它是什么吗?
who care,好用就行!实现商业构想就行!
二、真正的主角是消息流!
之所以人们会一厢情愿地认为支付宝是要做社交,其实就是因为生活圈这样一个动态消息流(英文名什么来着,news feed)被置于突出位置。
动态消息流是扎克伯格在facebook中确定的社交网络经典玩法:你在社交平台上添加(好友)或关注某个人或机构,就可以在动态消息流里随时获取他们的最新动态,这个消息流是按照关系链进行信息分发的,从facebook到朋友圈、微博,主流社交产品走的都是这个逻辑。
所以,当这么一个“大套路”被放到了寸土寸金的首屏,甚至很多来钱快的功能都得为它让道,无怪乎人们会一厢情愿地说,这厮社交之心不死!
这也是业界的通病,看项目和产品太喜欢做“分类”,而分类的时候又太喜欢看“套路”,这就免不了给思维加上条条框框。让子弹飞一会儿,让目光再远一些,其实动态消息流从来都不是社交网络的首创,更不是唯一专属和判断标准。最近的几个月里,不是只有支付宝在大动干戈,几个具备一定规模量级的大平台也在悄无声息地演进,不信往下看:
如果动态消息流是“做社交”的标志,那么京东推出了“你关注的达人动态”,刘强东也想染指社交?而推出了“好友去哪儿”的大众点评是不是也在做社交呢?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动态消息流从来都不是只有“社交动态”一种类型,它包括:
1、新闻动态,查看最新发生的新闻事件。
2、内容动态,查看不同主题的最新内容。
3、商务动态,查看关注商家和周边生活服务提供商的最新资讯。
4、社交动态,查看好友和关注大v的最新动态。
以上四种,都是以“流”的形式进行呈现,那么接下来我们再看看美团、一号店和一点资讯。
这都是消息流,消息流才是今天的主角。为什么巨头们都在最近的迭代中,有意无意地拓展和突出“消息流”?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深究内涵却令人激动不已,也许你已经意识到了,互联网“三超多强”们的战争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白热化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战争逻辑与核心资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甚至“怎样的产品才叫好产品”这样一个理念标准都开始转变。
何出此言,下面一一分解。
三、消息流的战略用意
看一个互联网公司想做什么,只要看它产品的首屏就行了,这是真正的“黄金地段”,是想要让用户第一眼记住、被吸引并且牢牢嵌入心底的东西。所以我们常说,如果一个公司不会做产品,一定是首屏一团糟,各种功能“高大全”罗列在一起密密麻麻、你不知道它要干什么,事实上它自己也不知道,战略意图和核心逻辑不明,优先级理不清,只能一股脑儿丢给用户了。
所以当一个公司战略意图逐步清晰或者发生改变,这个端倪一定首先从首屏获得。支付宝的首屏大变脸无疑传递了三个信号:
1、顶栏:坚持“支付”不动摇,手机收付款永远是产品的最基础、最核心功能,也是用户留在这里的“刚需和基本动作”。其意义,就好比微信一定会把im放在首屏,因为用户打开就是要聊天沟通的,陌陌一定会把附近的人放在首屏,因为用户打开就是要“寻找猎物”的。
2、中间:丰富功能做减法,选择权交给用户diy。笔者特别理解这种做法,甚至在自己的创业产品中也有神类似的“定制化界面”设计……
对支付宝来说,无论从“大公司政治”还是市场战略或者用户习惯的角度,这些仅次于支付的二级功能都无法一刀切地简单判断“优先级”,干脆交给用户diy好了,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习惯和兴趣去定制。信用卡还款功能挺好用吧,但是我不敢确定是不是每个用户都有信用卡要还钱啊,你自己看着要不要折叠吧。
3、消息流的重要性被无限提前,但是它的作用完全不同于1和2,是要满足用户某个具体确定的功能性需求。事实上,它的用意只有一个——抢时间!
如果我们把支付宝的首屏比作是用户的家,“支付”就是“能生活起居”这样一个最基本的诉求,二级功能则是家具、用户根据习惯去摆就好了,平常不用的收起来(这比过去支付宝密密麻麻的九宫格百货商场好太多了),万一找不到还可以呼唤管家(语音搜索)。而消息流就是电视、电脑、书架、窗台这样的存在,它是要让你消费各种内容来打发时间的。
生活圈的意义从来都不只是“好友动态”那么简单,我们看到支付宝把更多的功能动态巧妙“嵌入”了其中。比如芝麻信用、我的快递……也许这些功能平常用不着被你折叠起来了。没关系呀,它们的“功能动态”会时不时在消息流里冒出来,秀存在感呀。
所以支付宝哪里是做社交,它真正要做的就是一个可以抓住用户眼球、内涵无限丰富的消息流,不仅仅呈现好友动态,更呈现各种功能动态和商业动态,用意依然只有一个——抢时间!
是的,这就是互联网公司竞争的全新逻辑,在张小龙颇为“自责”地表示,微信占据了用户太多的时间,应该“用完就走”的时候,平台公司们已经悄悄朝着“用户用完不走、不用也不走”的方向火速推进了。
比的是推进时间,抢的是用户时间,时间成为继规模之后、互联网战争的主战场。
四、时间战争的逻辑
在《给支付宝一个场景,它能再造一个阿里吗》一文中,笔者已经指出:支付宝对应的需求较为刚性,并且也具备一定的频率,唯一的缺点是单次使用时长太短。这是因为支付从来都只是“交易的终点”,是一个“用完就走”的工具性功能。
这些平台型公司为何要那么看重用户的时间呢?
1、时间意味着用户使用的频率和粘性,而只有具备较高频率和粘性的“流量”才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说人话,用户把宝贵的时间送给你,说明他用你用得多、想起你的次数多、被你给粘住甚至“套牢”了。
这就好比,一栋楼里有电梯、厕所和图书馆,假设用户三个都需要、三个都会去,那么电梯和厕所的广告(流量)价值一定高于图书馆,因为人流出现在那里的频率、时间和心情,无疑都比图书馆更适合做广告。为什么微信即便亏钱、也被业界一致看好,那是因为它黑洞一般的时间吸收能力,使其具备了前所未有的潜在商业价值。
2、时间意味着产品的安全性。我们常说“高频打低频是互联网产品的降维打击”,这个高频是频率更是时间。每个人都有惰性,而不停切换各种app是非常麻烦的事情,那么现在如果有一个app我常常用、它能顺带实现一些不常用app的低频功能,那我为何还要用那些app呢?
这就是过去几年微信干的事情,通过高频刚需的im功能的“顺带”,扫一扫让我查查们成为了历史,朋友圈几乎冲击了所有的sns,而当微信开始做支付,连马云也坐不住了,必须重拳反击!
共2页 [1] [2] 下一页
同获香港支付牌照 支付宝、微信把战火燃到新战场
支付宝、微信获香港首批支付牌照
支付宝拿下三成在华外籍用户
支付宝有望年底登陆欧洲
支付宝首推五秒闪电开票功能
搜索更多: 支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