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通过前台扩充规模已经遭遇天花板。
餐饮连锁业本质上和所有的零售行业一样,可以分为前台和后台。大家知道,中国餐饮业是个高度分散的市场,成规模的中餐品牌商,往往也不过是几十家上百家的规模,相形之下,外资快餐的几千家店就是天文数字了(跟我扯沙县小吃的择日再论)。
规模上不去,不仅自身发展困难,资本市场也不认可,这也是餐饮企业上市寥寥的原因之一。没有成长性,你拿什么刷业绩。当然这里又会牵扯到标准化食品安全等问题就不展开了。一句话,历史上中国品牌餐饮企业规模的最高纪录是小肥羊的700多家连锁,后来收缩到400家,上市后又被收购退市。这可以说是中国餐饮企业冲击规模的最高境界了,还是以失败告终。
也许有人会说,为什么要冲规模,也可以互联网化科技化。我觉得这种人一定没在中国生活过。餐饮业可以注入科技内涵,但是本质上它始终是一个高频的面向大众市场的消费行业,不断的追逐人口红利,扩大市场份额,是餐饮企业生长的最终出路。用张勇的话说,我得让更多的人来火锅店吃饭,才能挣更多的钱分给员工。餐饮业无论再怎么精耕细作,提高附加值,一桌火锅也不能卖到1万块钱吧。更何况现在的趋势是免费,呵呵。
海底捞的基本模式是直营模式,直营模式才能保证现在有些骑虎难下的变态服务能够不太走样。但是直营模式也注定了海底捞的扩张速度不可能太快。自1994年诞生至2012年底,以平均每年不到5家的速度进行着扩张。当然近两年明显加快了,2013年海底捞集团门店才93家,没过100家。2015年已经到了142家。据说海底捞未来三年还有更激进的开店计划,但是想想小肥羊当年的400家门店,海底捞的距离还很远。
火锅已经算是标准化程度很高、复制比较容易的品类,即使有一天海底捞能够实现门店的高速复制,它也可能遭遇家电连锁巨头苏宁国美今天碰到的问题,互联网模式的绞杀,这可能也是所有线下连锁面临的挑战。现在国美苏宁都不再把门店增长当做主要目标了,那么国美也好、海底捞也好,未来真正的长期增长点在哪里?
显然应该是在后台。
第二,通过后台的平台化曲线实现规模增长
不久前笔者拜访餐饮老板内参创始人秦朝,秦朝说了一个观点,中国的餐饮公司无论大小,核心的挑战都是供应链成本太高,供应链管控能力太弱。
降低供应链成本的方法,无非就那么几招,一种是前台扩大规模来增加后台的采购规模,这是沃尔玛的模式;另外,就是让自己的供应链更加标准化、流程化,这方面,外资快餐做的很好。但是中餐的供应链比快餐复杂很多,标准化是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
当然还有一招,就是供应链的共享,这对于当下高度分散的中国餐饮业,是一种出路。所谓供应链共享,可以理解为就是大家不要各自开小灶了,还是吃大锅饭吧,这样可以避免很多重复建设和浪费。
问题是,谁来开这个大灶呢?别人为什么会愿意买你的帐呢。当然这就需要你,第一有行业地位,第二有这个能力(资金、管理)做这个事。这其实是供应链的品牌化过程。
海底捞用做调料的颐海国际先上市,这显然是一种尝试。中国的火锅店有多少,谁也数不清。而且现在条件好了,越来越多的人会在家涮火锅,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且调料是个小东西,也不会一下子引起太多的反弹。
总结下,当海底捞的前台无法实现快速规模化时,就需要通过后台供应链的平台化来赚更多的钱,最终实现价值的最大化。
张勇是个实在人,赚钱永远是他最关心的事。就像他开的那个玩笑,员工拉着我的手哭,我说拉倒吧,你去看看资本论我是怎么剥削你的。
所以他说实话的时候,反而别人越觉得看不懂他。但是看不懂他,就看不懂中国餐饮业的未来。
(来源:财视media 作者: 房煜) 共2页 上一页 [1] [2] 海底捞张勇:凡是吹自己口味好的,都会死得很快! 海底捞大力分拆企业 将成立独立的“广告公司” 海底捞学不会就算了 不如看看这家火锅黑马 餐饮上市表现差 为何海底捞仅底料业务上市? 海底捞分拆底料业务在港上市 营收2年涨168% 搜索更多: 海底捞 |